阿拉伯帝國阿拔斯王朝第七任哈裏發(813~833),哈裏發哈倫·拉西德之子。拉西德生前立原配夫人左拜德的生子阿明為王儲,麥蒙為第二王儲,作為阿明的後繼人。同時,封阿明為西部長官,駐敘利亞首府大馬士革;封麥蒙為東部長官,駐呼羅珊首府木鹿。809年拉西德卒,阿明即位於巴格達。不久,阿明廢麥蒙,改立自己的長子穆薩為繼承人。於是弟兄爭權,內戰爆發。阿拉伯人擁護阿明,波斯人擁護麥蒙。內戰延續5年之久。813年麥蒙軍攻陷首都巴格達,阿明被殺;同年,麥蒙即位於木鹿。

  麥蒙繼任哈裡發後,重用波斯人,以法德勒·薩赫爾為宰相,任宰相之弟哈桑·薩赫爾為伊拉克總督,並娶哈桑之女佈蘭為妻,致使波斯籍顯貴盤踞要津,掌握軍政大權。因此引起阿拉伯人,特別是什葉派的反抗。麥蒙為緩和矛盾,一度親近什葉派,甚至立什葉派首領阿裡·裡達為哈裡發繼承人,並以女妻之,結為姻親。又下令全國以什葉派的標志綠衣、綠旗代替阿拔斯人的標志黑衣、黑旗。816年阿塞拜疆爆發巴貝克起義,席卷伊拉克北部和波斯地區;而拜占廷又乘機進窺北陲,以致巴格達危機四伏,人心惶惶。818年麥蒙離木鹿,親自主持鎮壓內亂,迎擊外敵。女婿阿裡·裡達隨行。不久裡達病死途中,什葉派人以裡達死因不明,轉而仇恨麥蒙,反對阿拔斯王朝。

  819 年麥蒙進駐巴格達,遣波斯籍名將塔希爾·伊本·侯賽因為主帥,鎮壓巴貝克起義,迎擊拜占廷的入侵。終於使巴貝克起義受挫;拜占廷人敗退,被迫訂約納貢。麥蒙在位期間銳意經營,史稱“麥蒙盛世”。他重視農田水利的發展。土地稅額有所減輕,農業得以迅速發展,手工業和商業亦隨之而興隆。海陸商道暢通無阻。海上商道分為兩路:東路從巴士拉港出波斯灣,達印度、中國;南路經紅海,出曼德海峽,通向東非沿岸和附近島嶼。陸上商道以巴格達為中心,東沿古絲綢之路,達撒馬爾罕;西至敘利亞、埃及、北非、西班牙,達西歐各國;南至漢志(希賈茲)、也門;北至波羅的海沿岸。據伊本·赫勒敦的記載,麥蒙時代的全國歲收達38829萬第爾汗。

  麥蒙時代是阿拉伯文化的燦爛時代,首都巴格達不僅經濟繁榮,文化也高度發達。麥蒙獎勵學術,創建瞭綜合性學術機構“智慧之宮”,內設科學館、翻譯館、天文館,聘請各方學者研究、講學。不分宗教,不問族別,對異教徒頗為寬大。“智慧之宮”內的圖書館,藏書豐富,多為各文明古國的珍本。麥蒙是第一個將希臘哲學介紹到伊斯蘭世界的人。他傾向於重理性的“穆爾太齊賴”派,支持該派從“理性派”角度提出的有關宗教學與哲學的觀點。他派人將各方搜集到的古籍匯集到巴格達,並重金聘請東西方翻譯傢,把希臘、羅馬、波斯、印度和敘利亞的古籍譯為阿拉伯文。於是出現瞭延續百餘年的“翻譯運動”,其規模之大、影響之深是空前的。僅希臘古籍即譯出近百種之多,對世界文化史作出瞭巨大的貢獻。

  833年麥蒙去世,哈裡發位由其弟穆塔希姆繼承(833~842在位),而未傳於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