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非草原地區的重要國傢。因建立者為隆達人而得名。18世紀的統治範圍包括今薩伊南部,安哥拉東部和尚比亞西北部。19世紀開始衰落,1909年被比利時侵佔。據傳說,隆達王國起源於開賽河上遊,15世紀前隻是一些分散的從事農業或漁業的部族。15世紀(一說16世紀),契賓達·伊隆加統一瞭各隆達氏族,創建瞭一種把宗教領袖、氏族長老和實際政治領導結合起來的中央領導體制。隆達王國由一系列小王國組成,統治中心位元於今薩伊南部加丹加地區的卡潘加,國王稱姆瓦塔·揚沃。其中最著名名的是位於今贊比亞與紮伊爾邊境盧阿普拉河流域的卡曾貝。在隆達王國的權力結構中,太後和傳統的長老擁有較大權力,但在戰爭中有特殊貢獻的人往往有更大的發言權。國王還根據能力和表現任用一些被稱為“王傢信使”的行政人員,來處理日常事務。他們代表國王巡行各地,督促當地酋長和頭人征收貢賦和稅收。王國的經濟基礎是農業,在此基礎上發展起比較強大的軍事力量,以進行擴張並掠奪奴隸。奴隸勞動在隆達王國經濟發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非洲奴隸貿易時期,隆達王國成為非洲中部地區奴隸的主要供應者之一。19世紀80年代隆達王國分裂為許多小酋長國。1884年葡萄牙人從西面入侵,1898年比利時人從東北方入侵,隆達王國被瓜分,但隆達人民反對侵略者的遊擊戰爭一直堅持到1909年。1910年隆達王國的核心部分成為比屬剛果的一個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