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法屬西非和法屬赤道非洲的民族主義組織。1946年10月成立於法屬蘇丹(今馬裡)的巴馬科,1960年法屬非洲各國獲得獨立後解體。該聯盟早期進行的反帝反殖活動,對推動法屬非洲民族獨立運動的發展,起瞭較大的作用。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非洲民族獨立運動蓬勃發展。在非洲民主聯盟成立大會上通過的聯盟綱領中,把反帝反殖鬥爭提到首要地位,提出實現非洲政治、經濟和社會解放、非洲人與法國人享有完全平等的權利、實行法蘭西聯邦憲法法規定的政治權利和公民權利以及擴大自治權利等要求。大會號召所有非洲人團結一致,投入反帝反殖的鬥爭。1949年1月召開的第2次代表大會,譴責法國的殖民主義政策,強調群眾運動在反帝鬥爭中的作用。1949年底和1950年初,遭到法國殖民當局的鎮壓,組織受到嚴重破壞,引起聯盟內部的分裂,某些領導人采取瞭同法國殖民當局妥協的政策。1955年7月,聯盟的最高指導機構協調委員會宣佈,鬥爭的主要目的是提高非洲人的生活水平。1956年1月,該聯盟主席F.烏弗埃-博瓦尼以及A.S.杜爾等8人當選為法國國民議會議員。1957年3月,在法屬各領地議會選舉中,該聯盟獲得476個議席中的236席,並在乍得、象牙海岸、幾內亞等領地政府中取得半數以上的職位。1957年9月,在巴馬科召開第3次代表大會,會議決議要求實現法屬非洲各殖民地的獨立,但主要領導人仍宣佈“堅持同法國結盟”。1958年9月28日,因幾內亞在對戴高樂憲法的公民投票中投反對票(見幾內亞歷史),使聯盟公開分裂,最終於1960年停止活動。

  聯盟創立初期發展迅速,1948年聯盟成員從初期的5萬餘人增加到30萬,翌年又增加到100萬。包括蘇丹聯盟黨、幾內亞民主黨、象牙海岸民主黨、達荷美進步聯盟、上沃爾特民主黨、尼日爾進步黨、剛果進步黨、加蓬聯合運動、烏班吉聯盟。乍得進步黨等12個地方支部。1959年初,馬裡、上沃爾特等“自治共和國”內支部相繼退出。1960年聯盟解體後,各支部分別作為本國政黨開展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