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人在今泰國佛統府一帶建立的古代國傢。又譯杜和缽底、投和、墮和羅。此名首見於《大唐西域記》卷十“三摩呾托國”條。根據中國史籍的記載,該國南與盤盤國(今泰國南部索叻他尼灣沿岸一帶)接壤,北與迦羅舍佛國交界,東與真臘國毗鄰,西部臨海。管轄著幾個城市。京城大約在今佛統。國王和官吏居城中,一般平民居城外,約有萬餘戶。國王的衛士隻有100多人。國人信仰佛教,有自己的語言和文字。出產稻、麻、豆、麥,畜養象、牛、羊、豬,並以墮和羅犀聞名於當時。國中居民以農商為業,以象、馬為為主要交通工具。商業比較發達,全國有六個貿易集市,買賣皆用銀錢,其大小有如榆葉。泰國佛統地區曾有墮羅缽底時期的銀幣出土,計有兩種:一種直徑為19厘米,一面鐫有母牛和小牛的圖案;另一種直徑為17厘米,一面鐫有水鍋圖案。這兩種銀幣的另一面都有“墮羅缽底國之功德”字樣。

  墮羅缽底國的使者曾於638和649年兩次訪問中國唐都長安,送來象牙、火珠、白鸚鵡等禮品,中國方面以良馬、銅鐘回贈。11世紀後,墮羅缽底國逐漸衰敗,由羅斛國所取代。有的學者則認為,墮羅缽底國於8、9世紀間遷都羅斛,改國名羅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