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元前264~前146年古代羅馬與迦太基之間的3次戰爭。羅馬人稱迦太基人為“佈匿”,故名。第一、二次佈匿戰爭是作戰雙方為爭奪西部地中海霸權而進行的擴張戰爭,第三次佈匿戰爭則是羅馬以強淩弱的侵略戰爭。

  第一次佈匿戰爭(西元前264~前241) 西元前3世紀時,迦太基是地中海西部強大的奴隸佔有制國傢。羅馬於西元前3世紀上半葉統一義大利後,與迦太基形形成對峙之勢。兩國爭奪西西裡島導致第一次佈匿戰爭爆發。這次戰爭的導火線是“墨西拿事件”:在皮洛斯戰爭期間,敘拉古雇傭軍中的一批意大利人強占瞭西西裡島東北端的墨西拿。公元前265年,因與敘拉古僭主發生沖突而處於不利形勢,這些意大利人分為兩派,分別求助於迦太基和羅馬。迦太基搶先控制瞭墨西拿。公元前264年羅馬軍隊開進西西裡,揭開戰幕。羅馬先後占領墨西拿和阿格裡琴托,迫使敘拉古與之結盟。但在海上迦太基卻占優勢。羅馬人迅速建立一支艦隊。在公元前260年的米列海戰中,裝有接舷吊橋的戰艦組成的羅馬艦隊獲勝。公元前256年羅馬海軍又在埃克諾穆斯海角大勝。同年羅馬遠征軍在非洲登陸,但以失敗告終。此後主要戰場移到西西裡,羅馬在陸戰中略占上風。公元前241年,羅馬海軍以新建的200 艘戰船組成的艦隊大敗迦太基艦隊於埃加迪群島附近。迦太基被迫求和,將西西裡及其附近利帕裡群島讓給羅馬,賠款3200塔蘭特(10年內償清)。羅馬遂在西西裡建立第一個行省。公元前238年羅馬乘迦太基雇傭軍暴動之機,又出兵強占瞭撒丁和科西嘉,於公元前227年將兩島置為一行省。

  第二次佈匿戰爭(公元前218~前201) 公元前237年,迦太基將領哈米爾卡·巴卡率軍渡海進入西班牙東南沿海地區,進而擴充勢力。至公元前221年其子漢尼拔掌軍權時,埃佈羅河以南地區已為迦太基人控制。公元前219年,漢尼拔攻占與羅馬結盟的薩貢圖姆,翌年與羅馬再次發生戰爭。

  戰爭伊始,羅馬計劃派遣遠征軍進攻北非和西班牙。不料漢尼拔於公元前218年率領龐大雇傭軍,從西班牙東南沿海的新迦太基出發,經高盧南部,翻越陡峭難行的阿爾卑斯山,出奇兵突入意大利。經過休整和補充,他在特列比亞河畔擊敗羅馬軍隊。次年春,羅馬人在特拉西梅諾湖畔遭漢尼拔伏擊,幾乎全軍覆沒。隨後漢尼拔率軍南下,羅馬形勢危急。獨裁官Q.費邊避其兵鋒,采取拖延戰略,但遭一些人反對。公元前216年,羅馬兩執政官率軍與迦太基軍會戰於坎尼。漢尼拔采用兩翼包抄戰術,重創羅馬軍隊。此後,南部意大利許多城市歸順漢尼拔。但是,戰事拖延愈久,形勢對羅馬愈有利。漢尼拔的雇傭軍孤懸敵境,補給困難,得不到迦太基的有效支援;而羅馬在本土作戰,又有公民兵制的有利因素,加上意大利中部各城市仍然忠於羅馬,向其提供大量兵源,因而逐漸從守勢轉入攻勢。公元前211年,羅馬嚴懲倒向漢尼拔的同盟者,攻陷敘拉古和卡普亞。公元前209年,占領新迦太基。公元前207年又在意大利北部殲滅瞭由哈斯德魯拔率領的來自西班牙的援軍。羅馬名將大西庇阿肅清迦太基在西班牙的勢力後,於公元前204年率軍遠征北非。次年漢尼拔奉召回國,雙方於公元前202年在迦太基城西南的紮馬決戰,漢尼拔失敗。公元前201年訂立和約,迦太基被迫放棄北非以外的一切屬地,交出艦隊(僅保留10艘巡邏艦)和戰象,在50年內賠款1萬塔蘭特,規定非經羅馬允許不能與其他國傢交戰。迦太基喪失瞭軍事和外交的自主權,羅馬成為西地中海的霸主。

紮馬戰役

  第三次佈匿戰爭(公元前149~前146) 迦太基戰敗後,在政治上一蹶不振,但在商業以及物質財富的積累方面,到公元前2 世紀時又迅速復興,招致羅馬的忌恨,決心消滅迦太基。公元前150年努米底亞國王馬西尼薩進犯迦太基,後者被迫自衛。羅馬借口迦太基破壞和約,於公元前149年向迦太基宣戰,第3次佈匿戰爭開始。羅馬軍隊在北非登陸後,迦太基曲意求和,答應交出人質和武器。但羅馬提出極為苛刻的條件:拆毀迦太基城,居民遷至距海至少15公裡的內地等。迦太基人憤然拒絕,起而抵抗。羅馬軍隊圍攻迦太基城兩年未下。公元前146年春,迦太基發生饑荒,疾病流行,羅馬軍終以強大兵力破城而入。迦太基陷落後,城市被夷為平地,25萬居民經過戰爭幸存的約5萬人,均淪為奴隸。羅馬在迦太基設置瞭阿非利加行省。至此,獨立的迦太基國傢便不復存在瞭。

  在前後歷時百餘年的佈匿戰爭期間,羅馬在與迦太基及其盟友的反復爭鬥中,占領瞭歐、亞、非的廣大地區,掠奪瞭大量奴隸和財富,這對羅馬奴隸占有制社會內部階級關系的變化、經濟的發展以及地中海地區後來的歷史命運,都產生瞭巨大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