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地方政府總辦事務之官員。又譯作“噶佈倫”、“噶倫”或“噶隆”。此名起於唐代吐蕃王朝時期,與“紕論(倫)”、“囊論”、“論充”並列,為“論茝”(大論)之下諸“論”之一,意為“承旨之官”。清代重置,制為三品,年支俸銀一百兩,並領有寨落莊田,例由貴族充任。如遇出缺,則在“戴琫”(代本,相當於團長)、“仔琫”(財務官)、“商卓特巴”(總管)之內揀選,由駐藏大臣會同達賴喇嘛請旨補放。乾隆十六年(1751)據策楞等奏議《西藏善後章程》設立噶廈,委放四名噶蔔倫,三俗俗一僧,號為“四相”。以僧人為首席,共同秉承駐藏大臣及達賴喇嘛之意處理日常事務,職權頗重。舉凡具折奏事、驛站交通、涉外通商等均須請示駐藏大臣及達賴喇嘛酌定,鈐用達賴喇嘛印信與駐藏大臣關防遵行。五十八年,福康安率軍入藏擊退廓爾喀入侵後,奉旨頒行《欽定西藏章程》,對噶卜倫之職司又有明細厘定,遂成定制。195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明令廢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