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中國東部長江中下遊南岸。簡稱“贛”。東鄰浙江、福建,南接廣東,西毗湖南,北連湖北、安徽等省,介於北緯24°29′~30°05′,東經113°35′~118°29′。面積16.66萬平方公裡,1990年人口3771.0281萬。轄5地區、6地級市、10縣級市、74縣。省會南昌市。

自然條件

  江西地形以丘陵山地為主,盆地、谷地廣佈,具有亞熱帶溫暖濕潤季風氣候。江湖眾多,以鄱陽湖為中心呈向心水系。又是中國南方紅壤分佈面積較大的省區之一。植被以常綠闊葉林為主,具有典型的亞熱帶森林植物群落。

  地質與地貌 地質構造上,以錦江—信江一線為界,北部屬揚子準地臺江南臺隆,南部屬華南褶皺系,志留紀末晚加裡東運動使二者合並在一起,後又經受印支、燕山和喜馬拉雅運動多次改造,形成瞭一系列東北—西南走向的構造帶,南部地區有大量花崗巖侵入,盆地中沉積瞭白堊系至老第三系的紅色碎屑巖層,並夾有石膏和巖鹽沉積;北部地區形成瞭以鄱陽湖為中心的斷陷盆地,盆地邊緣的山前地帶有第四紀紅土堆積。這是造成全省地勢向北傾斜的地質基礎。

  地貌上屬江南丘陵的主要組成部分。省境東、西、南三面環山,中部丘陵和河谷平原交錯分佈,北部則為鄱陽湖湖積、沖積平原。鄱陽湖平原與兩湖平原同為長江中下遊的陷落低地,由長江和省內五大河流泥沙沉積而成,北狹南寬,面積近2萬平方公裡。整個鄱陽湖平原地勢低平,低丘、崗地相互交錯,大部分地面高程在50米以下,相對起伏不過20米,唯有廬山和西山,突兀於平原西緣;各河匯入鄱陽湖的三角洲部分,地面高程僅15~26米,相對高差僅幾米。地表主要覆蓋紅土及河流沖積物,紅土已被切割,略呈波狀起伏。湖濱地區還廣泛發育有湖田洲地。水網稠密,河灣港汊交織,湖泊星羅棋佈。

江西省政區簡圖

  贛中南以丘陵為主,多由紅色砂頁巖及部分千枚巖等較松軟巖石構成,經風化侵蝕,呈低緩渾圓狀,海拔一般200米,接近邊緣山地部分的高丘,海拔約300~500米;其相對高度除南部在百米以上外,一般僅50~80米。尤其贛中丘陵地區,河谷寬展,起伏平緩。丘陵之中,間夾有盆地,多沿河作帶狀延伸,較大的有吉(安)泰(和!滂地、贛州盆地及於都、瑞金、興國、寧都、南豐、貴溪等盆地。

  山地大多分佈於省境邊緣,主要有:東北部的懷玉山,東部沿贛閩省界延伸的武夷山脈,南部的大庾嶺和九連山,西北與西部的幕阜山脈、九嶺山和羅霄山脈(包括武功山、萬洋山、諸廣山)等,成為江西與鄰省的界山和分水嶺。山脈走向以東北—西南向為主體,控制著省內主要水系和盆地的發育。多數山地由古老的變質巖系和花崗巖組成,山峰陡峭,堆積物較深厚。山嶺間的河谷和隘口多為交通孔道。

  氣候 屬中亞熱帶溫暖濕潤季風氣候,年均溫約16.3~19.5℃,一般自北向南遞增。贛東北、贛西北山區與鄱陽湖平原,年均溫為16.3~17.5℃,贛南盆地則為19.0~19.5℃。夏季較長,7月均溫,除省境周圍山區在26.9~28.0℃外,南北差異很小,都在28.0~29.8℃。極端最高溫幾乎都在40℃以上,成為長江中遊最熱地區之一。冬季較短,1月均溫贛北鄱陽湖平原為3.6~5.0℃,贛南盆地為6.2~8.5℃。全省冬暖夏熱,無霜期長達240~307天。日均溫穩定超過10℃的持續期為240~270天,活動積溫5000~6000℃,對於發展以雙季稻為主的三熟制及喜溫的亞熱帶經濟林木均甚有利。唯北部地形開敞,特大寒潮南侵時有不利影響。

  江西為中國多雨省區之一。年降水量1341~1943毫米。地區分佈上是南多北少,東多西少;山區多,盆地少。廬山、武夷山、懷玉山和九嶺山一帶是全省4個多雨區,年均降水量1700~1943毫米。德安是少雨區,年均降水量1341毫米。年降水季節分配是4~6月約占42~53%。降水的年際變化也很大,多雨與少雨年份相差幾近一倍。降水季節分配不均及年際變化大是導致江西旱澇災害頻繁發生的原因之一。

  水文 省境地形南高北低,有利於水源匯聚,天然水系發育,水網稠密,降水充沛,但各河水量季節變化較大,對航運略有影響。全省共有大小河流2400多條,總長度達1.84萬公裡,除邊緣部分分屬珠江、湘江流域及直接註入長江外,其餘均分別發源於省境山地,匯聚成贛、撫、信、鄱、修五大河系(見贛江、撫河、信江、鄱江、修水),最後註入鄱陽湖,構成以鄱陽湖為中心的向心水系,其流域面積達16.22萬平方公裡,約占全省土地面積的97%。鄱陽湖是中國第1大淡水湖,連同其外圍一系列大小湖泊,成為天然水產資源寶庫,並對航運、灌溉、養殖和調節長江水位及湖區氣候均起重要作用。

  土壤與植被 紅壤和黃壤是全省最有代表性的地帶性土壤。以紅壤分佈最廣,面積約占全省土地面積的46%,具有“瘦、酸、粘”和“板結”的特性,需改良和綜合利用。黃壤常與黃紅壤和棕紅壤交錯分佈。此外還有山地黃棕壤,而山地棕壤和山地草甸土面積則很小。非地帶性土壤主要有紫色土,是重要旱作土壤,此外有沖積湖積性草甸土,亦稱草洲土或潮沙泥土。石灰石土面積不大。耕作土壤以水稻土最為重要,面積達200多萬公頃,幾占全省耕地的80%。江西植被類型多樣,種類繁多,植物資源豐富。地帶性植被主要為常綠闊葉林,植物區系組成南北存在一定差異。南部有較多的熱帶植物區系,北部則摻雜有不少暖溫帶區系,並逐漸向常綠闊葉和落葉闊葉混交林類型過渡。山區植被垂直變化明顯。

  全省擁有近300種世界珍稀動植物,至1988年底,全省共建有33個自然保護區,總面積達1493平方公裡。

  自然地理區 在中國綜合自然區劃中,江西大致分屬2個自然地理區:

  北亞熱帶長江中下遊平原混交林區 鄱陽湖周圍屬此區的兩湖平原亞區。位於省境北部,以面積廣大的湖積、沖積平原為主,僅四周有比高約20~30米的紅土波狀地。地勢平坦,河網稠密。氣候溫暖濕潤。土壤為紅壤及水稻土。植被為含落葉闊葉林成分的常綠闊葉林,目前多被人工植被所替代。

  中亞熱帶長江南岸丘陵盆地常綠闊葉林區 全省絕大多數地域屬此區。可分為4個亞區:

  ①贛東北低山丘陵亞區。以懷玉山和武夷山為主,山間散佈有眾多的紅色盆地,地形破碎,水土流失嚴重。②贛中南丘陵亞區。以紅色盆地與砂巖丘陵相間分佈為特征,主要盆地有吉安—泰和及永豐—崇仁盆地等。天然植被多已遭破壞,以杉、馬尾松和毛竹為主的人工林最為常見。除糧食及木材外,油茶、茶葉、柑橘也很重要。區內水土流失嚴重,僅次於黃土高原。③贛西低山丘陵亞區。由東北—西南走向的幕阜山、九嶺山、武功山、萬洋山、諸廣山及其間的寬廣谷地組成。谷地利於農業生產。山地是華中木材、竹、茶、苧麻、油茶生產基地之一。④贛南山地亞區。地形以屬南嶺的大庾嶺和九連山為主,山勢高峻。氣候濕潤溫暖,植物繁盛,垂直分異顯著。森林資源較豐。

江西省

發展簡史

  江西歷史發展淵源甚早。春秋戰國時代,大部分先屬越,後屬楚。秦為九江郡地。秦始皇統一中國後,為向五嶺以南沿海擴展勢力,在省境開辟瞭通達嶺南和閩越的通道。西漢時,鄱陽湖平原和贛江、撫河沿岸谷地農墾逐步興起,南昌、九江開始成為江西政治、經濟和交通中心。西晉末年,隨中國第一次大規模的人口南遷,由北方遷入鄱陽湖周圍地區的人口漸增,帶來瞭北方的先進耕作技術。至南朝時,江西已有大量糧食東運,成為當時南朝糧食主要供應地之一。

  迨至唐代“安史之亂”以後,省境不僅北部平原及南北通道沿線地區農業興盛,而且東北、西北及中部丘陵區也廣泛開發,並陸續設置縣治。糧食、茶、麻等作物有很大發展。當時,浮梁(今景德鎮市)茶葉已為著名商品。紡織、陶瓷以及銀、銅、鐵、鉛等采冶業均有所發展,商業漸發達。唐代為發展對外貿易,再度開辟穿越大庾嶺、南達廣州的驛道,各國使臣也沿此路線利用長江水運輾轉抵長安。故南昌、九江成為商旅匯聚的繁榮都邑。昌南(景德)鎮瓷器則已名聞天下。

  南宋及元初,省境陸續興修瞭多處水利工程,農業生產條件有所改善,中原人口再次大批南遷入境,偏僻山區逐漸開發。在農業較發達地區,農作物生產開始萌發專門化過程,北部地區小麥種植普遍,茶葉產地日增,婺源茶葉譽為絕品;朱橘、柑橘、金橘運銷京師;景德鎮成為聞名全國的瓷都,瓷器遠銷歐洲。南宋後,漸為中國瓷器制造業中心之一。

  明、清時期,省境民屯普遍,水利工程又有更大發展。明初墾荒面積曾達43萬餘公頃;手工業以冶鐵、煉銅鑄幣業著名;手工造紙遍佈各地;制瓷業日趨發達,到明初官窯、民窯已近3000餘座,年可產瓷器數十萬件。除南昌、九江外,清江、吉安、臨川、贛州等自明代起亦成為較大都邑。九江商業尤為繁盛,被列為中國三大茶市、四大米市之一。景德鎮、樟樹鎮、河口鎮、吳城鎮,均以手工業或商業、航運發達而號稱江西“四大鎮”。

  第二次鴉片戰爭後,1858年九江辟為商埠,1861年正式開埠通商。尤當長江航運興起後,九江成為江西最大物資集散中心。至清末,九江逐漸取代瞭南昌的經濟地位。此後,由於帝國主義的掠奪,江西已有所發展的茶葉、糧食、煙葉、苧麻、藍靛等的生產備受排擠減產。已有一定基礎的紡織、造紙、瓷器等手工業遭嚴重打擊。近代工業落後,唯煤礦和鎢礦的開采略具規模。1898年萍鄉煤礦大量開采,為便於煤炭外運,1905年修築瞭萍(鄉)株(洲)鐵路。1908年萍鄉煤礦並入漢冶萍煤鐵廠礦有限公司。同年又修築瞭南潯鐵路。同時省內豐富的鎢礦資源亦深受帝國主義掠奪,從1917~1918年開始大規模土法開采贛南大庾、西華山一帶鎢礦,此後又擴及龍南、全南、崇義等縣共30多個礦場,資源破壞極為嚴重。至1923年漢陽鐵廠停辦之後,萍鄉煤礦產量大幅度下降。

  1927年8月1日南昌起義後,特別是井岡山根據地建立後,江西成為中國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的革命根據地中心。直到1934年10月紅軍開始長征,紅軍主力才撤離江西。在此期間,南京國民黨政府對革命根據地進行瞭多次“圍剿”與瘋狂破壞,致使人口大量流散和死亡,經濟發展滯緩。1936~1937年隨浙贛鐵路的建成,大大加強瞭江西與蘇、浙、滬等地的聯系。1939年日寇入侵,江西經濟日趨蕭條。到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江西原有工業破壞無遺,全省糧食產量較抗戰前最高年產量減少60%,森林面積縮減30%,70%的油茶林面積及85%的茶園面積陷於荒蕪。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全省經濟方得到恢復和發展。

人文概況

  人口與民族 全省人口約為3771.0281萬,人口密度平均每平方公裡為226人,高於全國平均人口密度。以鄱陽湖南側的南昌、樟樹、撫州一帶人口最為稠密,每平方公裡超過500人,次為浙贛鐵路沿線的萍鄉、宜春、上饒、廣豐、玉山一帶以及贛南的贛州、南康和沿江、湖的波陽、九江等城市鄰近地區,每平方公裡也達400人以上;邊緣山區每平方公裡則不足百人。

  在省境總人口中,農村人口約占79.60%,城鎮人口占20.40%。江西是中國民族構成較單純省份,漢族占全省總人口的絕大多數,回族近8000人,畬族7000餘人,另有滿、壯、苗、瑤、蒙古、侗等民族。除回族多住城市外,少數民族大多分散居住在贛東北和贛南山區,以務農為主。

  經濟概況 20世紀50年代以前,江西為農業省,經濟基礎薄弱。50年代以後,工業及其他產業發展較快,1990年全省工農業總產值680.98億元,農業產值占37.5%,工業產值為62.5%。目前,江西是中國重要農業省份之一,也是中國銅、鎢等有色金屬工業的重要基地。

  農業 省境自然條件優越,農業自然資源豐富,境內鄱陽湖平原地區是中國重要的商品糧基地。江西也是華東地區木材和毛竹生產基地,中國淡水漁業重點省份之一。

  農業用地在全省土地總面積中約占65%,其中耕地238.3萬公頃,林地553.2萬公頃,可養殖水面30.6萬公頃。約有79%的耕地分散在丘陵山區,21%集中於平原地區。土地墾殖率平均約為14.3%,高於全國平均水平。鄱陽湖周圍五大河流下遊平原地區,墾殖率高達50%左右,由此向四周延伸,丘陵、崗地地區墾殖率約在20%;邊遠山區地勢陡峻,耕地多分佈於河谷及山間盆地,墾殖率大多不及10%。

  ①中國江南以水稻為主的重要糧食產區之一。糧食作物播種面積占作物總播種面積的60~70%。其中水稻常年播種面積約占糧食作物播種面積的85~90%,稻谷總產量約占糧食總產量的95%。1957年以後雙季稻面積不斷擴大。小麥的分佈以贛北為主,甘薯則以贛中、贛南最多,大豆則主產於鄱陽湖東岸、南岸及吉獺滂地。80年代以來,全省糧食商品率漸增,年均上調國傢糧食約為5億千克,並在鄱陽湖畔和吉獺滂地建設瞭一批商品糧基地縣。

  ②經濟作物種類多。包括油菜籽、花生、芝麻在內的油料作物約占江西經濟作物播種面積的70%,其中油菜籽占40%以上。油茶是省內主要的木本油料,面積約100萬公頃,略少於湖南,居全國第2位。宜春、遂川、永豐、興國等縣盛產油菜,素有江西“油庫”之稱。棉花主要產於贛北、贛中和贛東北3大棉區,其中以贛北棉區最為重要,是省內最主要的棉花集中產區。江西是中國南方九省(區)產蔗區之一,其分佈以北緯27°以南的贛南、贛中地區面積最多,約占全省蔗田面積的70%以上,產糖量約占全省80%。苧麻為江西具有全國意義和地方特色的傳統經濟作物,其分佈以瑞昌、上高尤為集中。黃紅麻以餘江、金溪為主要產地。烤煙主要分佈於贛南。江西是中國著名江南茶區的組成部分,茶園以贛東北的上饒地區、景德鎮市及贛西北的修水流域最為集中。婺源所產“婺綠”同修水一帶所產紅茶,被譽為“絕品”。廬山所產的“廬山雲霧茶”被列為中國十大名茶之一。水果以南豐蜜橘、遂川金橘、南康早熟柚等為名貴地方品種。柑橘栽培集中於新幹、清江,撫河流域和贛南三大片。南豐蜜橘品質特佳,馳名國內外。

  ③江西是中國東南重要的木材、毛竹產地之一,為華東地區僅次於福建的木、竹生產基地。全省森林覆蓋率約為33.1%,活立木蓄積量達2.54億立方米,竹材蓄積量為8.8億株。森林以樟、楠、柏、栲、櫟類等闊葉樹居多,針葉樹則有杉木、馬尾松等。山地丘陵中還廣泛分佈有油茶、油桐、烏桕等多種經濟林木。全省森林主要集中分佈於三南、安尋、上猶江、遂川、幕阜山等11個林區。

江西省農業及農業區

  ④畜牧業以養豬和水禽較有基礎。贛江、撫河流域及鄱陽湖區為全省養豬業較發達的地區。全省有樂平豬、玉山黑豬、贛州白豬、興國“茶園豬”和濱湖黑豬等優良豬種及雜種豬。養牛業以黃牛較盛,多分佈於丘陵山區,濱湖及河谷平原地區則以水牛為主。此外有山羊和地方傢兔等。水禽主要有肉用大餘和宜春麻鴨及玉山大白鵝等。泰和武山的“武山雞”(又稱“泰和雞”、“烏骨雞”)具有較高的藥用價值。

  ⑤江西是中國淡水漁業重點省份之一。包括鄱陽湖在內的總水面達166.7萬公頃,其中可供養殖的水面達26.7萬公頃。鄱陽湖是省內天然大魚庫和淡水漁業基地,擁有魚類水產資源達百餘種,捕撈量約占全省天然捕撈量的70%以上。省境長江沿岸一帶水域,所產魚苗除供全省養殖外,還運銷國內許多省區。名貴魚類有鰣魚和婺源的荷包鯉、興國的紅鯉等。

  農業區 各區范圍與上述自然地理區同。

  工業 1949年以前工業基礎薄弱,僅有少數設備簡陋的制瓷、食品、棉紗、采煤等廠礦。50年代以來逐步形成門類較齊全、佈局較合理的工業體系,其中有色金屬冶煉、機械制造、制瓷等居全國前列。

  ①有色金屬、鋼鐵工業。中國礦種較齊全的省份之一。在已知的150多種礦產中,江西擁有136種,已探明儲量的達77種,居全國首位的即有9種。其中鎢、銅、鉭、鈮和稀土都有一批大型礦床,在中國乃至世界均占重要地位,素有江西“五朵金花”之稱。有色金屬采冶工業較發達,正逐步形成以“南鎢北銅”為主體的國傢重要有色金屬生產基地。鎢礦主要分佈於贛南,是省內最重要礦產,儲量和產量均居全國前列,在贛州已建有鎢冶煉廠。銅礦主要分佈於贛北,其探明儲量亦居全國首位。上饒、臨川、九江、鷹潭等地正建設成為贛北銅業基地,其儲量約占中國的1/5,其中工業儲量約占1/3,是中國最大的銅業基地。德興銅礦屬特大型銅礦,適於露天開采。貴溪冶煉廠是中國規模最大的現代化煉銅企業,銅產量占全國1/3以上。江西鋼鐵工業興起於20世紀50年代初期,主要以省內鐵礦和煤炭為原料,新餘已初步建成地方鋼鐵聯合企業基地,所產錳鐵產量約占全國一半。經勘測,省境金、銀礦儲量居全國之首。信豐縣境發現遠景儲量達500萬噸的麥飯石礦。龍南縣為中國南方重要稀土生產地。

  ②煤炭、電力工業。中國江南煤炭產地之一,萍鄉、豐城至樂平一帶為省內主要儲煤地帶。萍鄉煤礦是開采歷史較長、產量最大的老礦區,豐城煤礦為省內第2大煤礦,系20世紀50年代以後新建的現代化煤礦。緊靠豐城煤礦還有儲量在2億噸以上的曲江隱伏煤田。此外,還有儲量豐富適於露天開采的石煤資源。電力工業以火力發電為主,約占總發電量的63%;火力發電廠以貴溪、分宜、南昌、景德鎮為重要。全省水能理論蘊藏量達682萬千瓦,已建成大中小型水電站6116座,裝機容量85.07萬千瓦,發電量占可開發水力資源的14.2%。其中裝機容量18萬千瓦的柘林水電站是中國最大的土壩發電站。裝機容量為50萬千瓦的萬安水電站是80年代初期興建的大型水電站。

  ③機械、電子工業。機械工業已具一定基礎,南昌為中國飛機制造基地之一;南昌、臨川、上饒等地興建瞭汽車制造工業;瑞昌、九江崛起為重要船舶工業基地。此外有拖拉機、柴油機、電機、機床、礦山機械制造、精密光學儀器和儀表制造。電子工業是省內新興工業,80年代初期已遍及全省,以南昌、景德鎮、吉安等地為著。

  ④制瓷工業歷史悠久,著名瓷都景德鎮歷來是中國著名的瓷器生產中心。1949年以來,瓷器生產已逐步機械化,產品分色釉瓷、彩繪瓷、刁鑲瓷3大類,並恢復瞭金星綠、勻紅、霽紅等產品的制造。現為中國八大產瓷區之一。

江西省主要工礦業

德興銅礦

  ⑤輕工業以紡織、造紙、制糖等為重要。紡織工業以綿紡織工業為主,主要分佈於九江、南昌、臨川3市;麻紡織和絲綢工業則以南昌為重點;化纖紡織工業以南昌和樂平為主。造紙工業以南昌、贛州、吉安為基礎。制糖工業集中於贛南甘蔗產區的南康、贛縣。

  ⑥化學工業為江西新興工業部門。九江已成為省內新興的石油化工基地;南昌、新餘以化肥生產為主;此外,還有九江、新幹的制堿;南昌、鷹潭、德安的橡膠;南昌、於都、瑞金等地的塑料等。

  ⑦木材加工工業以贛州、吉安、樟樹、南昌為主。吉安的樟木箱、樟腦等產品馳名各地。

  交通運輸 以鐵路運輸和內河航運為主幹,公路運輸量最大,民用航空運輸有所發展。

景德鎮楓樹山窯廠

  ①鐵路運輸主要有浙贛和鷹廈等幹線。南昌和鷹潭為省內重要鐵路樞紐。浙贛線橫貫省境中部,西與京廣、湘黔等鐵路幹線相連,溝通瞭華東、中南和西南三大地區間的聯系;北連向九、皖贛、張塘等線;南接鷹廈、向樂、分文等線。向九線自贛江大橋建成後,由原南潯、向南兩線聯成,九江長江大橋建成後將可與合肥直接聯通。皖贛線由安徽蕪湖至本省貴溪,大大縮短瞭江西、福建、皖南通向南京等地的距離。鷹廈線是贛、閩間的主要通道。張塘線由浙贛線上的張傢山通向上塘(豐城煤礦)。分文鐵路由分宜經安福、永新至文竹,為通往井岡山區的要道。縱貫全省的京(北京)九(九龍)鐵路幹線正在建設中。

  ②內河航運以鄱陽湖為中心,以贛江、撫河、信江、鄱江、修水五大河流為主幹。贛江為省內最長、最主要的內河航道,自贛州至湖口630公裡航道可全年通行輪船。1983年興建萬安水壩及船閘後,盛水期輪船可延伸至於都。鄱陽湖和信江、修水、鄱江等均可通航輪船,其他河道大部分通航木船。

  ③江西已建成縱橫連貫的公路網,公路運輸以南部為重要。主要公路幹線有:昌贛線自南昌經樟樹、吉安至贛州,全長425公裡,是省內縱貫南北、運量最大、客運頻率最高的重要幹線;南瑞線自南昌經撫州、寧都至瑞金,全長408公裡,為省內第2條縱貫南北幹線。此外,昌贛線連接贛韶線(232公裡),可達廣東韶關;南瑞線可通福建;南景線可通皖南;南萍線則可連通湖南。南昌為全省最大公路運輸中心,贛州、吉安、臨川、上饒、九江、宜春、鷹潭等則是地區性公路運輸中心。

  ④民用航空發展較快,已辟有南昌至北京、上海、廣州、廈門、福州、武漢等航線;省內則辟有南昌至贛州和景德鎮兩地的航線。其中以南昌—廣州線貨運量最大;南昌—贛州線客運最為繁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