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末秦相。濮陽人。《史記》則雲不韋為“陽翟大賈”,因“販賤賣貴”而“傢累千金”。秦昭王末年,昭王以其次子安國君為太子,安國君立愛姬華陽夫人為正夫人。公子子楚為安國君之中子,為秦質子居於趙,因無內援而甚不得志。不韋賈於邯鄲而見子楚,以為“奇貨可居”,乃勸說子楚去結交華陽夫人,華陽夫人無子,若借其力可以成為安國君之繼承者。不韋資助子楚千金,使其歸秦,又以五百金購珍寶獻與華陽夫人。後來華陽夫人果然勸安國君立子楚為嫡嗣。昭王卒,安國君立,是為孝文王,立一年而卒,,子楚立,是為莊襄王。莊襄王以呂不韋為丞相,封文信侯,食河南洛陽十萬戶,但《戰國策》則雲“食藍田十二縣”,疑此事或在食河南洛陽之先。當時東周君與諸侯謀秦,秦命不韋率軍伐東周而滅之。

  呂不韋“招致天下遊士”,有食客三千人。不韋使其門客每人著其所聞,寫成八覽、六論、十二紀,共二十萬言,書名《呂氏春秋》。

  秦王政(即秦始皇)立,更因不韋為前朝元勛而尊之為相國,號稱仲父。不韋有傢僮萬人。當時秦已並巴蜀、漢中,占領楚地置南郡,東面有太原、河東諸郡,東界到滎陽。呂不韋此時招致賓客遊士,作好並吞天下之打算。但這時秦王年少,“委國事於大臣”。不韋常與太後私通,後又物色到嫪毐其人,使其偽裝成宦者而進獻給太後,毐甚得太後之寵信,獲得很大的權勢,秦王政九年(前238),“王冠、帶劍”,已成年的秦王對呂、嫪專斷國政不滿,故先誅嫪毐,並放逐其門客黨羽。次年,呂不韋以“坐嫪毐免”。過一年後,秦王仍恐不韋東山再起,下令將不韋與其傢屬遷蜀,不韋飲鴆而死。在出土的戰國銅兵器中,有呂不韋所作的銅戈十件左右,上有“三年”、“四年”、“五年”、“八年”的紀年,都應是秦王政時期,戈上都有“相邦呂不韋”的刻文。相邦即相國,漢人避劉邦之諱,故《史記》中將相邦悉改成相國。

八年呂不韋戈拓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