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工農紅軍主力之一。

  1927年11月~1929年11月,先後由黃(安)麻(城)、商(城)南、六(安)霍(山)等地農民起義組成的工農武裝,分別在鄂東北、豫東南、皖西地區開展遊擊戰爭。到1930年1月,上述武裝分別編為工農紅軍第11軍第31、第32、第33師。4月,紅11軍改編為紅軍第1軍。紅軍中共產黨的各級組織日趨健全,政治工作日益加強。6月,成立瞭鄂豫皖邊區蘇維埃政府。12月,紅軍第155軍由蘄春、黃梅、廣濟地區轉到鄂豫皖邊區的黃麻地區。1931年1月,鄂豫皖革命根據地紅軍打破瞭國民黨軍的第一次“圍剿”,共殲其4個團又3個營,擊潰其1個旅又1個團。1月中旬,紅1軍同紅15軍會師合編為紅軍第4軍,共12500餘人。5月中旬,成立瞭中共鄂豫皖中央分局和革命軍事委員會,張國燾為分局書記兼軍委主席。5月底,鄂豫皖革命根據地紅軍打破瞭國民黨軍的第二次“圍剿”,共殲其3個多團,擊潰其1個旅。7月,紅軍主力由豫南地區南下,在英山、蘄春、黃梅、廣濟地區展開攻勢作戰,至9月,共殲國民黨軍約7個團。10月,在皖西組建瞭紅軍第25軍。

  11月7日,中國工農紅軍第四方面軍在湖北省黃安縣七裡坪組成,徐向前任總指揮,陳昌浩任政治委員,劉士奇任政治部主任,下轄第4、第25軍,共約3萬人。第4軍(軍部由方面軍總部兼),轄第10、第11、第12師;第25軍,曠繼勛任軍長,王平章任政治委員,轄第73師。紅四方面軍的成立,標志著鄂豫皖紅軍進入一個新的發展階段。

紅四方面軍組成時之一部

  這時,蔣介石集結在鄂豫皖革命根據地周圍的兵力已有15個師,雖正在籌劃第三次“圍剿”,但仍處於分散防守狀態。在此情況下,鄂豫皖軍委決定乘國民黨軍新的“圍剿”尚未準備就緒之際,主動向國民黨軍發起攻勢作戰。紅四方面軍采取“圍點打援”的戰法,在根據地人民支援下,從11月至1932年6月繼續進行瞭黃安、商(城)潢(川)、蘇傢埠、潢(川)光(山)等四次戰役(見彩圖),共殲國民黨軍6萬餘人,使蔣介石對鄂豫皖革命根據地的第三次“圍剿”計劃破產。蘇傢埠戰役後,方面軍以皖西地方武裝又組建瞭紅25軍第74、第75師。到潢光戰役結束時,紅四方面軍連同新組建的4個獨立師,總數達4.5萬餘人。

1931年紅四方面軍圍攻黃安城時使用過的飛機——列寧號

  1932年7月,由蔣介石任總司令的豫鄂皖三省“剿共”總司令部,調集30餘萬人的兵力,對鄂豫皖革命根據地發起瞭第四次“圍剿”。紅四方面軍雖經英勇奮戰,但由於張國燾戰略指導上的錯誤,以及敵強我弱等原因,未能打破“圍剿”。10月,中共鄂豫皖中央分局和紅四方面軍總部留下兩個師在根據地堅持鬥爭,率領主力4個師共2萬餘人越過平漢鐵路實行外線作戰,準備調動敵人,伺機殺回馬槍。後因敵重兵壓迫,被迫向西轉移,經鄂北、豫西,於11月到達陜南地區。12月,紅四方面軍乘四川軍閥混戰和其在川北兵力薄弱之機,向川北進軍,相繼占領通江、南江、巴中等縣城和廣大地區,創立瞭川陜革命根據地。

  1933年2月,川軍以近6萬人兵力,向川陜革命根據地發起三路圍攻。紅四方面軍依靠根據地有利條件,采取“收緊陣地,節節抗擊,待機反攻,重點突破”作戰方針,經4個多月的作戰,殲敵2.4萬餘人,粉碎川軍的三路圍攻,紅軍得到很大發展。7月,紅四方面軍將第10、第12、第11、第73師和部分地方武裝,依次擴編為第4軍(軍長王宏坤,政治委員周純全)、第9軍(軍長何畏,政治委員詹才芳)、第30軍(軍長餘天雲,政治委員李先念)、第31軍(軍長王樹聲,政治委員張廣才),共4萬餘人。

  反三路圍攻勝利後,紅四方面軍乘川軍新的圍攻尚未準備就緒之際,於8月至10月舉行瞭儀(隴)南(部)、營(山)渠(縣)、宣(漢)達(縣)三次進攻戰役,共殲川軍近2萬人。宣達戰役期間,紅四方面軍同在達縣、宣漢、梁山(今梁平)地區堅持鬥爭的川東遊擊軍會師。隨後,川東遊擊軍改編為紅四方面軍第33軍(軍長王維舟,政治委員楊克明)。這時,紅四方面軍發展到8萬餘人。

  川軍在連遭沉重打擊後,又調集約20萬人兵力,於11月向川陜革命根據地發起瞭六路圍攻。紅四方面軍仍采取“收緊陣地”作戰方針,奮戰至1934年9月,粉碎瞭川軍的六路圍攻,共斃傷俘敵8萬餘人。

  為實現“依托老區,收縮路線,發展新區”的川陜甘計劃,積極策應中央紅軍北上,1935年3月底至4月下旬,紅四方面軍舉行瞭嘉陵江戰役,殲川軍1萬餘人,占領嘉陵江以西大片地區。這時,張國燾在未留足夠兵力堅持敵後遊擊戰爭的情況下,放棄川陜革命根據地,紅軍繼續向西轉移。這樣,紅四方面軍連同地方武裝及根據地機關人員共約10萬人,開始瞭長征,於5月中旬,占領瞭以茂縣(今茂汶)、理番(今理縣)為中心的廣大地區。

  6月,紅四方面軍與中央紅軍(即紅一方面軍)在川西北懋功(今小金)地區會師。為開創新的局面,中共中央決定兩個方面軍共同北上,創建川陜甘革命根據地。8月下旬,紅軍到達巴西和阿壩地區。月底,紅30軍和紅4軍一部在包座地區殲國民黨軍1個師。這時,張國燾公開進行分裂活動,拒絕執行中共中央的北上決定。中共中央遂率中央紅軍主力於9月10日由巴西地區繼續北上,張國燾則於9月15日令紅四方面軍和中央紅軍的第5、第32軍南下川康邊。10月,南下紅軍舉行瞭綏(靖)崇(化)丹(巴)懋(功)戰役,殲國民黨軍3000餘人。接著繼續南下,又發起天(全)蘆(山)名(山)雅(安)邛(崍)大(邑)戰役,殲國民黨軍1.5萬餘人,紅軍也傷亡近萬人。1936年1月,紅5軍與紅33軍合編為紅5軍(軍長董振堂,政治委員黃超)。在朱德、劉伯承的堅決鬥爭,以及徐向前等的影響下,紅四方面軍廣大指戰員對張國燾的分裂主義和南下方針進行瞭抵制和鬥爭。2月,紅四方面軍復北上,4月轉到甘孜、爐霍地區。7月2日,紅四方面軍與由湘鄂川黔革命根據地長征到達甘孜地區的紅軍第2、第6軍團會師;紅2、紅6軍團和紅32軍根據中共中央決定,組成中國工農紅軍第二方面軍。7月初,紅四、紅二方面軍從甘孜、爐霍、綏靖(今金川)出發,克服重重困難,突破國民黨軍的封鎖,於10月分別到達甘肅會寧、將臺堡,與紅一方面軍會師,勝利結束瞭長征。(見彩圖)

1936年10月,紅軍第一、第二、第四方面軍在甘肅會寧地區會師,至此長征勝利結束。圖為會師樓

紅四方面軍長征到達陜北後部分人員的合影

  根據中央軍委的命令,為執行寧夏戰役計劃,紅四方面軍總部率第30、第5、第9軍共2.1萬餘人先後西渡黃河。11月上旬,中共中央決定河西部隊稱西路軍並成立以陳昌浩為主席的西路軍軍政委員會,統一指揮該部的行動。西路軍在奉命向甘肅西部進擊中,克服瞭種種困難,同軍閥馬步芳部的優勢兵力進行瞭4個多月的浴血奮戰,殲其約2萬人。但西路軍也遭到嚴重損失,到1937年3月中旬終於失敗。餘部約七八百人由李先念率領進入新疆,後來分批回到瞭陜甘寧邊區。紅四方面軍留在黃河以東之第4、第31軍,共1.1萬餘人,參加瞭山城堡戰役。1937年8月,根據中共中央決定,紅四方面軍之第4、第31軍和陜北紅軍第29、第30軍等部隊,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第129師。接著,投入瞭抗日戰爭。

  中國工農紅軍第四方面軍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在長期的革命戰爭中,英勇作戰,殲滅瞭大量國民黨軍,為土地革命戰爭的勝利作出瞭重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