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隊在相對固定的戰線上,進行陣地攻防的作戰形式。包括堅固陣地攻防作戰,野戰陣地攻防作戰,城市和海岸、海島的攻防作戰等。

  陣地戰作為一種基本的作戰形式,是隨著新兵器的不斷出現和戰爭的不斷發展而變化的。古代戰爭中,防禦者常依託深溝高壘的要塞和築壘城市抵禦對方的進攻,迫使進攻者長期圍城和進行強攻。現代戰爭中,陣地戰的組織規模和樣式都有很大發展。防禦一方通常縱深配置兵力,組織完整的防禦體系,構築堅固工事,結合反衝擊、反突擊等攻勢勢行動,消耗對方力量,阻止對方進攻,為轉入反攻和進攻創造條件。進攻一方通常集中優勢兵力,選擇主要突擊方向,實施重點突破,向縱深發展進攻,殲滅對方有生力量,完成進攻任務。

  中國人民解放軍所進行的陣地戰,多有為運動戰創造條件的特點,如1948年6月中旬的開封攻堅戰,就是為瞭在運動戰中殲滅敵人而進行的。遼沈戰役中的塔山阻擊戰,既直接保障錦州攻堅戰,又輔助運動戰。中國人民志願軍在朝鮮戰爭後期以陣地防禦戰為主,結合不同規模的陣地進攻戰,完成瞭戰略防禦任務。

  在未來戰爭中,陣地攻防作戰將更加激烈、復雜。進攻一方為瞭摧毀對方的堅固陣地防禦,可能使用常規火力或核火力,並進行化學武器、生物武器襲擊,以坦克、摩托化部隊的作戰同空降兵的垂直包圍相結合,實施高速度、大縱深的進攻;防禦一方將依托堅固陣地,采取多梯隊、大縱深的立體部署,強調攻防結合的火力運用,使陣地戰符合打坦克、打飛機、打空降和防空、防炮、防導彈以及防核、防化學、防生物武器襲擊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