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明朝名將,軍事傢。字元素,廣西藤縣人,祖籍廣東東莞。萬曆四十七年(1619)進士,初為福建邵武知縣。天啟二年(1622),以通兵略、曉邊事被薦為兵部職方主事。他單騎出山海關考察形勢,返京後自請戍守邊防,任寧前兵備僉事,抓緊築城,使寧遠(今遼寧興城)成為關外軍事重鎮。五年,遼東經略高第下令盡撤關外守軍入關,袁崇煥主張堅守寧遠,不撤。六年,在甯遠之戰中採取堅壁清野的策略,指揮軍民用大炮和火具擊敗努爾哈赤所率後金軍,升任右僉都禦史,旋升遼東巡撫。他急修被高第第所棄城垣,“用遼人守遼土,且守且戰,且築且屯”(《明史·袁崇煥傳》)。於次年擊敗皇太極的進攻,獲寧錦大捷。崇禎元年(1628),升任兵部尚書兼右副都禦史,督師薊遼,兼督登、萊、天津軍務。次年,皇太極率軍避開寧遠、山海關,從長城龍井關、洪山口、大安口入關,進逼京師(今北京)。袁崇煥聞訊星夜馳援,統率諸路援軍重創後金軍於廣渠門外。但崇禎帝聽信謗言,中皇太極的反間計,以袁崇煥“私通”後金軍罪,將其逮捕入獄。三年八月十六被冤殺於北京。“杖策隻因圖雪恥,橫戈原不為封侯”(《袁督師遺集》),正是他耿耿忠心的自我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