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戰部署中作為機動使用的兵力。有合成預備隊、反空降預備隊、反坦克預備隊、炮兵預備隊、坦克預備隊、工程兵預備隊、防化學兵預備隊、通信兵預備隊等。按任務範圍可分為戰術預備隊、戰役預備隊和戰略預備隊。掌握強有力的預備隊,是奪取和保持主動的重要手段之一。

  在作戰中,建立和使用機動力量由來已久。中國戰國時著名軍事傢孫臏就主張“鬥一,守二”。意思是以三分之一的兵力作前鋒與敵交戰,以三分之二的兵力作後隊待令而動。歐洲馬其頓國王亞歷山大大於公元前334年~前323年在對波斯的作戰中,曾以中等裝備的步兵作為預備隊。中國宋代運用的平戎萬全陣,在陣後配置“後殿”作為預備力量。19世紀初,出現瞭炮兵預備隊。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使用預備隊更加廣泛。如1918年3 月在阿拉斯地區交戰中,法軍使用預備隊封閉突破口,使德軍進攻未能奏效。坦克使用於戰場後,出現瞭以部分火炮組成的反坦克預備隊。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及戰後,相繼出現坦克預備隊、工程兵預備隊等。在抗美援朝作戰中,中國人民志願軍還建立瞭防空降預備隊。

  預備隊應根據敵情、地形、任務和戰鬥性質編成,通常配置在便於疏散隱蔽和機動的位置上。任務是:增強或接替第一梯隊或第二梯隊,擴張戰果,封閉突破口,抗擊或實施反沖擊、反突擊,消滅空降之敵,應付突然情況等。無論進攻或防禦,都要加強預備隊的快速反應能力和反坦克能力,建立順暢的通信聯絡,並適時將其使用在有決定意義的方向上。預備隊一經使用,就要立即重新建立。

  現代戰爭,戰場情況變化急劇,預備隊的地位與作用更為重要。許多國傢的軍隊都把預備隊作為奪取戰鬥、戰役和戰略的主動權及應付各種復雜局面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