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在越南停止敵對行動的協定》、《關於在老撾停止敵對行動的協定》、《關於在柬埔寨停止敵對行動的協定》的總稱。1954年7月20日,分別由法國、越南民主共和國、老撾、柬埔寨的代表在有關協定上簽字,同月22日生效。它是1954年7月21日在日內瓦會議上達成的關於恢復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內瓦協定的重要組成部分。

  協定的主要內容是:在越、老、柬停止一切敵對行動;法軍在規定期限內,從上述三國撤出;越南志願人員在規定期限內,從老、柬撤撤出;在越南,以北緯17度線以南,九號公路稍北,劃一條臨時軍事分界線,交戰雙方限期將各自的部隊撤退至該分界線的各自一側;在軍事分界線兩側各5公裡寬的范圍內建立非軍事區,雙方軍隊限期撤出非軍事區,以脫離接觸;越、老、柬三國分別在規定的時間內舉行自由選舉,以實現國傢在民主基礎上的獨立和統一;上述三國不參加任何軍事同盟,任何外國不得在它們的領土上建立軍事基地,不得幹涉它們的內政;成立以印度為主席,由加拿大、波蘭參加組成的國際監察和監督委員會。

1954年印支問題的日內瓦會議會場 中華人民共和國總理周恩來出席

  19世紀60年代以來,印度支那三國連續遭受法、日的侵略,1863年至1893年相繼淪為法國的殖民地,1940年又為日軍占領。日本投降後,越南、老撾於1945年9月,柬埔寨於1953年11月宣佈獨立。然而,法國企圖在印度支那恢復殖民統治,於1945年9月又先後侵入越、老、柬。印度支那三國人民奮起進行瞭九年的抗法救國戰爭,給法軍以沉重打擊,特別是1954年5月,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援助下,越南取得奠邊府戰役(見越南抗法戰爭的勝利,改變瞭整個印度支那戰場的局勢,為迫使法國簽訂停戰協定掃清瞭道路。

  討論恢復印度支那和平問題的國際會議,於1954年5月8日至7月21日在日內瓦舉行。參加會議的有中、蘇、美、英、法、越南民主共和國、老撾、柬埔寨和南越。會議最後達成瞭《關於恢復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內瓦協議》。協議包括《日內瓦會議最後宣言》、在印度支那三國停止敵對行動的三個協定、六個附件和法、老、柬三國政府的六個聲明等文件。美國沒有在《日內瓦會議最後宣言》上簽字,隻聲明:“將不使用威脅或武力妨礙協議的實施”,但後來美國並沒有信守這一諾言。

  協議的簽訂,標志著印度支那三國軍民在中國和世界愛好和平力量的支援下取得瞭抗法救國戰爭的勝利,宣告瞭法國殖民主義者的失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