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冬至1948年春,中國人民解放軍採取訴苦(訴舊社會和反動派所給予勞動人民之苦)、三查(查階級、查工作、查鬥志)的方法,開展的一次有領導、有秩序的民主整軍運動。

  起因 1947年7~9月,中國人民解放軍由戰略防禦轉入戰略進攻。軍事上的勝利,使中國人民解放軍由解放戰爭初期的120多萬人發展到195萬人。由於部隊新成分增加,特別是從國民黨軍中解放過來的士兵成分增多,部隊在組織織上、思想上、作風上產生瞭許多不純現象。為使部隊適應形勢和任務的要求,進一步提高政治覺悟、紀律性和戰鬥力,一些部隊結合當時解放區正在進行的土地改革運動和整黨運動,相繼開展多種形式的訴苦教育。1947年9月28日,毛澤東批轉瞭東北民主聯軍遼東三縱隊訴苦教育的經驗報告。隨後,這個運動便在部隊普遍開展起來。1948年3月7日,毛澤東在《評西北大捷兼論解放軍的新式整軍運動》中,把訴苦和三查概括為新式整軍運動,就其基本經驗、歷史作用和意義作瞭闡述。

  中心內容 新式整軍運動的中心內容是階級教育。它運用群眾親身經歷的大量生動事實,揭露舊社會和反動統治階級的罪惡,對比新舊社會和人民軍隊與反動軍隊的不同本質,弄清苦從何來,為誰當兵,為誰打仗,把個人的苦同階級的苦聯系起來,把個人報仇提高到“打倒蔣介石,解放全中國”這個總任務上來。同時,還進行瞭土地改革和城市政策的教育。

用訴苦方法進行階級教育

  基本方法 是依靠群眾自己教育自己。通過充分發動群眾,進行官兵同訴和軍民同訴,啟發覺悟,自覺進行三查,用發揚民主,開展批評和自我批評的方法,克服思想上、作風上的錯誤傾向和不良現象。這種生動活潑、理論聯系實際的教育方法,進一步提高瞭廣大幹部戰士的階級覺悟、政策水平和組織紀律性,激發瞭革命鬥志,純潔瞭內部,密切瞭官兵關系和軍民關系;同時,也推動瞭部隊政治、經濟、軍事三大民主的發展和群眾練兵運動的開展。它對於中國人民解放軍的鞏固擴大和作戰勝利起瞭重大作用。中國人民解放軍實行有領導的民主運動,在解放戰爭頭兩年內,改造瞭大約80萬左右從國民黨軍中解放過來的士兵,使他們轉變為自覺的人民戰士。

  新式整軍運動是中國人民解放軍政治工作的一個重要發展。它不僅從政治上、思想上、組織上為解放戰爭的勝利作瞭準備,起瞭對國民黨軍隊發起全面反攻的戰略動員作用,而且它的基本精神,在以後的軍隊建設中,對教育幹部戰士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建軍宗旨,貫徹執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保證完成黨和國傢賦予軍隊的各項任務也有指導意義。

  

參考書目

 《毛澤東選集》:《評西北大捷兼論解放軍的新式整軍運動》,人民出版社,北京,1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