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戰爭時期,東北民主聯軍在安東省(今遼寧省東南部)寬甸縣新開嶺地區對國民黨軍進行的圍殲戰。1946年10月,國民黨軍東北保安司令長官杜聿明,為實現其南攻北守、先南後北的戰略計畫,達到佔領全東北之目的,集中8個師分3路向南滿地區的民主聯軍發起全面進攻,左路3個師從營盤、新賓(興京)、柳河向輯安(今集安)、臨江方向進攻;右路3個師從大石橋、海城向莊河、大孤山方向進攻,並迂回安東(今丹東);中路2個師分別從橋頭、本溪向安東、寬甸方向進攻,企圖摧毀東北民主聯軍南南滿根據地。

  遼東軍區司令員兼政治委員蕭華,根據東北民主聯軍總部的指示精神,為打破國民黨軍的進攻,保持南滿、北滿的聯系,決定撤離安東,堅持東部山區,集中兵力,尋機在運動中殲敵一路或一部。以第3縱隊和第4縱隊第10師、第11師之第32團及遼南獨立第1師,分別阻擊左右兩路國民黨軍;第4縱隊主力以少部兵力遲滯國民黨軍中路的進攻,掩護軍區機關和後方保障單位轉移,以一部兵力隱蔽待機。

新開嶺戰役

  國民黨軍中路第52軍於10月19日發起進攻。第2師和第25師第75團從橋頭向安東方向、第25師主力從本溪向賽馬集、寬甸方向進攻。第4縱隊以第12師第35團沿沈(陽)安(東)鐵路線節節阻擊,第11、第12師主力撤至賽馬集附近地區隱蔽集結。23日,第25師進占賽馬集後,留2個營駐守,主力向鳳城開進。第4縱隊為拖住第25師,打亂其進攻部署,集中第11、第12師主力於25日拂曉乘機奪回賽馬集。第52軍為保障側翼安全,又急令第25師回援,爾後轉向寬甸進攻。第25師(第75團已歸建)於28日重占賽馬集。29日分2路向新開嶺方向前進。此時,第4縱隊已完成掩護遼東軍區機關和後方保障單位的轉移任務,乃決心利用國民黨軍第25師恃強驕橫、孤軍冒進的弱點,將其誘殲於新開嶺以東地區。遂令第11師正面誘敵,第12師主力和歸建之第10師,分別進至新開嶺東北之邵傢堡子、柏林川地區隱蔽集結。第12師第35團在石頭城擔任阻援。30日,國民黨軍第25師尾追第11師進至新開嶺以東、靉陽邊門以西之狹長谷地。31日上午,第4縱隊從三面突然向第25師展開攻擊,至次日,將其壓縮在老爺山和黃傢堡子狹小地區,第25師乃固守待援。11月2日,國民黨援軍3個師分路向新開嶺逼近,其中新編第22師接近雙嶺子,對第4縱隊威脅很大。在形勢十分緊迫的情況下,第4縱隊將預備隊投入戰鬥,全力奮戰。第10師在炮兵配合下,攻占國民黨軍第25師憑險據守之制高點老爺山。第25師先後向南、向西突圍。第11、第12師將第25師全部截住,激戰至中午,將其圍殲於黃傢堡子河套。

  此役,全殲國民黨軍第25師8000餘人,創東北民主聯軍在1次戰役中殲敵1個整師的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