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為制式偽裝器材和就便偽裝器材兩類。制式偽裝器材主要有迷彩偽裝器材、遮障偽裝器材、單兵偽裝器材、發煙偽裝器材、模擬偽裝器材和幹擾偽裝器材。此外,還有遮光器材、冷光光源、消音和隔音器材、煙火器材等。這些器材也可用就便材料製作。常用的就便偽裝材料有木材、竹材、織席、樹枝、草皮、煤末和鋸末等。

  制式偽裝器材主要有:①迷彩偽裝器材,包括光學迷彩塗料、熱偽裝材料、微波吸收材料和迷彩作業機具等。光學迷彩塗料,有耐久性的和臨時性的兩種種。屬於耐久性的,如用於金屬表面的醇酸樹脂偽裝塗料和用於織物表面的丙烯酸樹脂偽裝塗料等。屬於臨時性的,如油溶性偽裝塗料、水溶性偽裝塗料和用於雪地背景的偽裝塗料等。一些國傢還根據各地區背景顏色的特點,確定瞭相應的標準色,並給軍隊裝備瞭便於大面積快速實施迷彩偽裝的專用作業車。熱偽裝材料,主要有降低目標表面溫度的長波反射塗料和能形成不同亮度的“熱斑點”的一些材料。微波吸收材料,主要有幹涉型和吸收型等類型的材料。②遮障偽裝器材,包括偽裝網、偽裝蓋佈和成套遮障等。偽裝網,有用尼龍材料和聚氯乙烯制作的防光學偵察的偽裝網,或用合成纖維、聚氯乙烯、金屬絲等制作的多性能(防光學、防熱紅外、防雷達偵察等)偽裝網。偽裝蓋佈,有防光學偵察的黃麻蓋佈,或用經防火處理的其他織物制作的偽裝篷佈等。成套遮障,是由上述偽裝網和用輕合金、塑料等材料制成的支撐系統所組成的專用遮障,遮障面的顏色和圖案,根據背景的特點分為林地型、荒漠型和雪地型等。③單兵偽裝器材,包括有能對付光學偵察的偽裝衣(如制式戰鬥服、雪地偽裝衣等)、鋼盔罩、塗面油膏等。④發煙偽裝器材,包括有各種發煙罐、發煙彈和其他發煙裝置等(見發煙器材)。⑤模擬偽裝器材,包括用於設置假目標的各種制式的人員、車輛、技術裝備、地物和工事的模型,以及模擬光源、聲源、熱源和微波輻射源的裝置等。⑥幹擾偽裝器材,包括角反射器、偶極子反射體及其他懸浮幹擾物等。

  角反射器主要有雷達角反射器,它是由三個相互垂直的三角形、矩形或扇形的金屬板(網)組成。雷達波作用於金屬板(網)上,成鏡面反射,經過三個表面的逐次反射,能按入射方向平行而集中地反射回去(圖1)。它的回波信號與目標回波互相混雜,形成幹擾,使偵察的雷達難以分辨,從而使目標得到隱蔽。角反射器還可用來示假和改變目標及背景的反射性能。角反射器有一面角、八面角和四面角的三種(圖2),並有固定式和折疊式的不同結構形式。偶極子反射體,是以長度約為雷達工作波長一半的金屬箔條、噴鍍金屬的玻璃纖維或卡普綸纖維等制成的無源半波振子,用飛機或火炮、火箭撒佈於空中,能較強地反射雷達波。它既能隱蔽目標回波信號,又能模擬目標回波信號。

圖1 角反射器按入射方向反射

圖2 角反射器

  簡單的就便偽裝器材,如迷彩、煙火、音響偽裝器材和偽裝衣、假目標等,在古代戰爭中就有應用。比較集中使用偽裝器材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當時使用的偽裝器材主要有用以對付目視觀察的迷彩塗料、人工遮障和技術裝備模型等。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航空照相成為偵察的重要手段(見航空偵察)。對付光學偵察的迷彩塗料、人工遮障、偽裝衣、發煙偽裝器材和技術裝備的模型等,得到廣泛應用。由於雷達的出現,偽裝使用瞭角反射器和幹擾絲(帶)。在此期間,各種制式偽裝器材相繼出現。20世紀60年代以後,隨著偵察器材和精密制導武器的迅速發展,大大提高瞭揭露偽裝、識別目標和武器命中目標的能力,因而促進瞭制式偽裝器材的發展。70年代中期和後期,一些國傢先後以更加先進的制式偽裝器材裝備部隊,使偽裝技術和偽裝效果達到較高水平。如遮障偽裝器材和迷彩偽裝器材進一步提高瞭對背景的適應性和對目標的通用性;發煙偽裝器材顯著地縮短瞭煙幕形成的時間,提高瞭發煙效率和對熱紅外、雷達偵察的偽裝效能;模擬偽裝器材提高瞭對光學、熱紅外、微波反射和輻射特征的適應性,以及對目標活動特征的模擬。為適應現代戰爭的要求,研制多性能的偽裝器材和使偽裝作業機械化,仍然是偽裝器材今後發展的主要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