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營外幣和以外幣計價的票據等有價證券買賣的市場。是金融市場的主要組成部分。

  國際上因貿易、投資、旅遊等經濟往來,總不免產生貨幣收支關係。但各國貨幣制度不同,要想在國外支付,必須先以本國貨幣購買外幣;另一方面,從國外收到外幣支付憑證也必須兌換成本國貨幣才能在國內流通。這樣就發生瞭本國貨幣與外國貨幣的兌換問題。兩國貨幣的比價稱匯價或匯率。西方國傢中央銀行為執行外匯政策,影響外匯匯率,經常買賣外匯。所有買賣外匯的商業銀行、專營營外匯業務的銀行、外匯經紀人、進出口商,以及其他外匯供求者都經營各種現匯及期匯交易。這一切外匯業務組成一國的外匯市場。

  市場結構 外匯市場有正式的市場和非正式的市場兩種形式。①正式的市場,指有具體交易場所的外匯市場,如同一般商品交易一樣,參與者於一定時間集合於一定地點買賣外匯。歐洲大陸的德、法、荷、意等國固定的外匯交易所即屬此類。此種方式的市場稱為大陸式市場。②非正式的外匯市場,指參與者利用電報、電話或電傳等電信工具進行交易,沒有固定的交易地點。英、美、加拿大及瑞士等國均采用此種方式,稱為英美式外匯市場。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由於國際間經濟往來日趨頻繁,外匯交易日趨復雜,國際間外匯交易日益重要。同時,由於通信工具的發展,歐洲大陸各國外匯交易中的大部分也已由電信辦理。傳統的正式市場由於功能有限,隻能做部分當地現貨交易。由於現代化電信工具的發展,遍及全世界的電話、電報、電傳線路網絡的形成,全球各地區外匯市場已能夠按照世界時區的差異相互銜接,出現瞭全球性的24小時不間斷的連續外匯交易。例如,香港的外匯市場雖名義是每日上午9時開市,實際上一般提前近半個小時就開始報出行市,收市時間應為下午5時,但此時倫敦外匯市場剛好開始,晚12時紐約外匯市場又開市,如此周而復始地轉移,有力地保證瞭外匯交易的連續性。

  根據是否經營現匯或遠期外匯,外匯市場還可分為即期外匯市場和遠期外匯市場。

  作用 ①國際清算。因為外匯就是作為國際間經濟往來的支付手段和清算手段的,所以清算是外匯市場的最基本作用。

  ②授信。由於銀行經營外匯業務,它就有可能利用外匯收支的時間差為進出口商提供貸款。

  ③套期保值。即保值性的期貨買賣。這與投機性期貨買賣的目的不同,它不是為瞭從價格變動中牟利,而是為瞭使外匯收入不會因日後匯率的變動而遭受損失,這對進出口商來說非常重要。如果當出口商有一筆遠期外匯收入,為瞭避開因匯率變化而可能導致的風險,可以將此筆外匯當作期貨賣出;反之,進口商也可以在外匯市場上購入外匯期貨,以應付將來支付的需要(見抵補保值)。

  ④投機。即預期價格變動而買賣外匯。在外匯期貨市場上,投機者可以利用匯價的變動牟利,產生“多頭”和“空頭”,對未來市場行情下賭註。“多頭”是預計某種外匯的匯價將上漲,即按當時價格買進,而待遠期交割時,該種外幣匯價上漲,按“即期”價格立即出售,就可牟取匯價變動的差額。相反,“空頭”是預計某種外幣匯價將下跌,即按當時價格售出遠期交割的外幣,到期後,價格下降,按“即期”價買進補上。這種投機活動,是利用不同時間外匯行市的波動進行的。在同一市場上,也可以在同一時間內利用不同市場上匯價的差別進行套匯活動(見套匯、多頭交易與空頭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