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資本的一種形式。從事由貨幣職能引起的各種技術性業務(如記帳、出納、保管、兌換、匯兌等)的商業資本。

  貨幣經營資本的業務來自貨幣的職能。貨幣資本作為流通手段,產生瞭現金出納(收付)業務;作為支付手段,產生瞭結算和平衡的業務;這個資本的一部分在運動中暫時遊離出來閒置成貨幣貯藏,是用作購買手段和支付手段的準備金,產生瞭保管貨幣的業務;如果涉及國際貿易,發生不同國傢之間的貨幣關係,也就是不同價值尺度的差異,又產生瞭兌換業務和和有關世界貨幣的經營業務。這些業務互相聯系互相轉化(貯藏貨幣轉化為購買手段和支付手段;出售商品得到的貨幣和到期的進款又暫時形成貯藏貨幣,等等),這些都是貨幣資本在發揮貨幣職能,而不是作為資本的職能。執行上述種種技術性業務的貨幣資本,以貨幣經營資本的形式獨立起來,為產業資本傢和商業資本傢服務,使之專業化、社會化,從而提高資本的周轉速度和職能。

  從歷史上看,貨幣經營業,即經營貨幣商品的銀錢業,首先是從國際貿易中發展起來的。在國際貿易的貨幣收支中,各國不同的鑄幣要相互兌換,不同成色的金銀要鑒定和折算,並把金銀從一國運到另一國,於是首先產生兌換業,並進而發展成匯兌業。早在古羅馬時就已經出現這類匯兌業者,他們在不同國傢間,在一地收款後通知另一地支付給旅行者以世界貨幣。以世界貨幣為基礎的兌換業又同金銀貿易聯系在一起。所以,兌換業和金銀貿易是貨幣經營業最原始的形式,它產生於貨幣的雙重職能:作為一國鑄幣的職能和作為世界貨幣的職能。

  就一國范圍來看,隨著商品生產和流通的發展,貨幣經營資本的各項業務,包括貨幣的收付、差額的平衡、往來帳的登記、貨幣的保管等等,也隨之發展起來。所有這些業務,最初都是由貨幣經營者作為單純的出納者,先是替商人,後是替商業資本傢和產業資本傢來完成的。

  一旦貨幣經營資本和信用制度結合起來,它就會得到充分的發展,而成為銀行資本。

  貨幣經營資本的獨立化,促進瞭社會分工,提高瞭社會資本的使用效率。社會分工在這裡具有雙重意義:①就社會資本來說,作為一種特殊的營業出現為整個社會資本的貨幣機構服務的,所以,它會集中起來大規模地進行。②這個貨幣經營業內部也實行瞭會計、出納、保管等等細密的分工。這就會使社會可以用較少的資本作為貨幣資本被束縛在流通領域,從而有更多的資本作為生產資本投入生產領域;同時,還會節約社會的純粹流通費用,從而進一步增加生產資本。

  貨幣經營資本一般以收取手續費形式來增殖自己,它的運動形式簡單地表現為G-G′。貨幣經營者和商品經營者一樣,他們的活動隻與已經實現的價值有關,因而他們的利潤不過是剩餘價值的一種扣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