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1933年8月在江西南部17縣經濟建設工作會議上所作的演說,闡明瞭革命根據地經濟建設的方針、政策和工作方法。

  經濟建設的目的和意義 毛澤東在演說中闡述瞭紅色區域經濟建設的目的和意義,指出:經濟工作和其他工作,都應當為革命戰爭的勝利,首先是為粉碎敵人第五次“圍剿”的徹底勝利;為爭取物質上的條件去保障紅軍的給養和供給;為改善人民群眾的生活,由此更加激發人民群眾參參加革命戰爭的積極性;為在經濟戰線上把廣大人民群眾組織起來,並教育他們,使戰爭得到新的群眾力量;為鞏固工人和農民的聯盟,鞏固工農民主專政,加強無產階級的領導。正是為瞭這一切,必須進行經濟建設。

  對兩種錯誤觀點的批評 毛澤東批評瞭在經濟建設上的兩種錯誤觀點:一種認為在革命戰爭中沒有進行經濟建設的可能,要等戰爭最後勝利,有瞭和平安靜的環境才能進行經濟建設。這種觀點不瞭解如果不進行經濟建設,革命戰爭的物質條件就無法保障,人民在長期戰爭中就會感到疲憊。另一種認為經濟建設已經是當前一切任務的中心,而忽視革命戰爭,離開革命戰爭去進行經濟建設。這種觀點不瞭解進行經濟建設的目的,正是為瞭保障革命戰爭的勝利。毛澤東還闡明瞭經濟建設和革命戰爭的正確關系,指出:在全體政府工作人員和廣大群眾中,要造成一種熱烈的經濟建設的空氣,重視經濟建設工作,努力推銷經濟建設公債,發展合作社運動,普遍建設谷倉,建設備荒倉。在縣一級要設立糧食調配分局,重要的區和交易市場設支局,做好合理的調劑。要努力發展農業和手工業生產,多造農具,多產石灰,使收獲不斷增多。恢復鎢砂、木頭、樟腦、紙張、煙葉、夏佈、香菰、薄荷油等特產的產量,並大批輸出到白區去。要做好出口、入口貿易,對外貿易局要把對外貿易管起來,管好糧食、食鹽和佈匹的輸出、輸入,要抵制商人的中間剝削,從而使紅色區域的人民經濟得到發展,大大改良群眾生活,大大增加財政收入,把革命戰爭和經濟建設的物質基礎確實地建立起來。

  正確的領導方式和工作方法 毛澤東還強調瞭做好經濟工作的正確領導方式和工作方法:①要從組織上動員群眾;②在動員群眾時要采取群眾化的方式,避免官僚主義、命令主義;③經濟建設需要大量工作幹部,而幹部是在戰爭中和各種工作中鍛煉、湧現出來的;④經濟建設不僅和戰爭的總任務不能分離,和其他任務也不能分離。

  毛澤東在《必須註意經濟工作》中闡明的關於經濟建設的思想,指導瞭紅色區域經濟建設的發展,從而有力地支援瞭人民革命戰爭。這些經濟思想對中國當前的經濟工作仍具有現實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