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戲劇刊物。月刊。由洪深、吳祖光、馬彥祥、焦菊隱、劉念渠編輯。1943年11月創刊於重慶,至1944年10月止,共出1卷6期。由文風書局出版發行。

  抗日戰爭爆發後的第6年,針對抗戰戲劇發展中出現的一些急待解決的問題,《戲劇時代》提出瞭以下幾個方面:討論怎樣建立正規的嚴肅的演劇風氣和提高演劇的水準;怎樣更廣泛而深入地推進鄉村演劇工作;探索戲劇舊形式的運用、整理和新形式的追求;反映國際戲劇文化的動態及刊登重要公演的紀錄與批批評。它的特點是在每一期的開頭均辟有“短論”欄,及時地指出當時劇運存在的問題和努力的方向。如第一期上發表瞭《我們需要學習什麼》、《把握鄉村演劇的藝術性》,第二期上有《認清道路與多看幾步》、《舞臺正需要著新人》。刊物發表的重要文章有馬彥祥的《團結、進步、勵志》、夏衍的《論正規化》、劉念渠的《堅持工作、爭取工作》等,還有張駿祥、焦菊隱、鄭君裡等人關於導表演和舞臺藝術的理論與技術的論文,發表瞭曹禺的《鍍金》、吳祖光的《少年遊》、李健吾的《喜相逢》等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