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內加

  古羅馬悲劇傢。生於羅馬帝國行省西班牙,早年到羅馬,受過很好的修詞學訓練,擅長演說,對哲學、宗教、倫理道德和自然科學都有研究和著作,是古羅馬斯多葛派的代表人物之一。西元41年,可能由於涉及宮廷陰謀案件,被羅馬皇帝克勞狄烏斯斯流放到科西嘉島。公元49年,克勞狄烏斯的妻子將他召回羅馬作她兒子尼祿的教師。公元54年,克勞狄烏斯去世,尼祿登基,塞內加輔佐朝政,掌握國傢大權。後來由於尼祿日漸昏暴,塞內加便於公元62年自行隱退,從事研究和著述。公元65年,他因涉嫌謀殺尼祿而被迫自殺。

  塞內加的哲學思想和他的生活實際是矛盾的。他提倡簡樸的生活和內心的寧靜,鄙棄財富,卻從尼祿那裡獲得大量錢財,使他成瞭羅馬帝國一大富豪。

  塞內加留下9部悲劇:《瘋狂的赫拉克勒斯》、《特洛伊婦女》、《腓尼基少女》、《美狄亞》、《菲德拉》、《俄狄浦斯》、《阿伽門農》、《提埃斯忒斯》和《奧塔山上的赫拉克勒斯》,均取材於希臘神話傳說。還有一部悲劇《奧克塔維亞》也曾被認為是塞內加的作品,現在一般認為是別人的仿作。

  《美狄亞》是塞內加最有代表性的悲劇,和歐裡庇得斯的同名悲劇大不相同。①塞內加對於伊阿宋不是采取批判態度,而是表示同情;②塞內加著重表現美狄亞的復仇行動,使她當著伊阿宋的面殺死她給伊阿宋生的兩個兒子;③塞內加簡化瞭故事情節,用表達種種浮誇思想感情的長篇獨白和對話加以補充,因此內容比較貧乏。

  《特洛伊婦女》揭示戰爭的殘酷和破壞作用。在生死問題上,此劇最能表達斯多葛派的思想感情。那些不幸的特洛伊婦女忍受著極大的痛苦和熬煎。對她們說來,死亡並不可怕,而是求之不得的。

  《俄狄浦斯》模仿索福克勒斯的《俄狄浦斯王》。它和希臘原作的最大不同點是把俄狄浦斯寫成瞭一個簡單、粗暴、多疑而又殘酷的國王,缺乏悲劇英雄應有的莊嚴和偉大的性格特征。塞內加喜歡描寫的巫術、鬼魂、各種可怕的情景以及冗長的獨白和對話,在這個悲劇裡都存在。

  《菲德拉》描寫的是關於菲德拉愛上她丈夫的前妻之子希波呂托斯的神話故事。歐裡庇得斯曾用這一題材寫成《希波呂托斯》,塞內加的《菲德拉》和《希波呂托斯》也有很大的不同之處:①塞內加取消瞭神在劇中的地位,因此劇本失去瞭宗教意義;②塞內加著重表現的是人物的心理活動,特別是女主人公的情欲,從而使劇本更接近現實生活。

  塞內加的悲劇具有以下的藝術特征:通過神話題材反映一定的現實生活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在宿命論的思想支配下,塞內加認為,人們無法改變既定的命運,任何時候都應該保持內心的寧靜,抑制欲望,勇敢地面對死亡。他劇中的人物性格很簡單,沒有發展。在塑造人物性格的過程中,塞內加著意分析和描繪他們的心理活動,由他們自己盡情地傾吐他們的內心矛盾和痛苦,這種自我表白具有明顯的浮誇性質。塞內加保留著古希臘悲劇的合唱隊,主要用來表達作者自己的思想感情。此外,塞內加還喜歡描寫瘋狂、謀殺、自殺、鬼魂以及其他的可怕事件,因此他的劇本隻能供人閱讀而難以上演。這種被稱作塞內加式的悲劇,對於歐洲文藝復興時期的悲劇創作產生過很大的影響。

  

參考書目

 R.M.Gummere,Seneca The Philosopher,and His Modern Message,Boston,1922.

 C.W.Mendell,Our Seneca,reprint,Hamden,Conn.,19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