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田雨雀

  日本劇作傢、小說傢、戲劇活動傢。原名德三,生於青森縣。1907年畢業於早稻田大學英文科,協助小山內薰編輯《新思潮》雜誌,並兼任易蔔生研究會的秘書。從此對戲劇發生興趣。這個時期,他較多地受到俄羅斯文學的影響。1909年《《早稻田文學》發表瞭他的第一部獨幕劇《紀念會前夜》。1911年他的小說戲劇集《幻影與夜曲》出版。1913年又出版瞭第二部戲劇集《埋葬瞭的春天》。他的初期劇作,如《第一個早晨》、《埋葬瞭的春天》等,具有浪漫主義色彩,也經常使用象征主義手法。

  1913年秋田雨雀參加島村抱月等人創建的藝術座,擔任幹事。第二年退出藝術座,另組美術劇場,上演瞭他的《埋葬瞭的春天》。1915年離開劇團,專事寫作,並研究印度哲學。1918年以後,陸續出版瞭《三個靈魂》、《佛陀和幼兒的死》、《國境之夜》等戲劇集。這時他已轉向現實主義,並接受瞭社會主義思想的影響。《國境之夜》是他的現實主義作品的代表作。劇本表現瞭作者革命民主主義的激情,批判瞭資產階級個人主義的冷酷無情和虛偽的人生哲學。

  1921年1月,秋田雨雀參加“日本社會主義同盟”。1923年後,發表瞭《骷髏的跳舞》、《圍著棺材的人們》、《手榴彈》等揭露政府當局鎮壓人民、反映勞苦大眾悲慘生活的劇本。

  1927年9月,秋田雨雀赴蘇參加蘇聯慶祝十月革命10周年的紀念活動,會見瞭К.С.斯坦尼斯拉夫斯基、В.Э.梅耶荷德和А.В.盧納察爾斯基等著名人士。

  1934年,新協劇團成立,秋田任事務長。1940年8月被捕,10月釋放。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後的一段時間內曾在青森縣參加民主運動。1948年回到東京,任舞臺藝術學院院長。他的《國境之夜》、《骷髏的跳舞》等均已譯成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