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南德

  古希臘喜劇傢。出身於雅典富裕傢庭。他是亞裡斯多德學派的哲學傢泰奧弗拉斯托斯的弟子,共寫瞭105部喜劇,得過8次獎。古希臘新喜劇隻傳下米南德的《恨世者》(前317年發現)、《薩摩斯女子》(約前321/前316)兩部較完整的的劇本和《割發》(約前314/前310)、《公斷》(前304以後)、《農夫》等幾部殘本。

  米南德的喜劇通過愛情故事和傢庭關系,反映社會生活,表現青年男女追求自由的願望。他寫戲的目的在於勸善規過。他提倡平等、仁慈,反對自私、狹隘。

  《恨世者》寫一個名叫克涅蒙的老農性情乖戾。有一個名叫索斯特拉托斯的雅典青年愛上瞭他的女兒,下鄉來求婚,遇到困難。克涅蒙掉到井裡,由他妻子前夫的兒子戈爾吉阿斯和索斯特拉托斯救瞭起來。克涅蒙因此轉變瞭,把財產分一半給戈爾吉阿斯,將女兒許配給索斯特拉托斯。該劇是米南德的早期作品,還不夠成熟。

  《薩摩斯女子》寫一個名叫摩斯基昂的年輕人同鄰傢女子佛蘭貢有私情,生瞭一個孩子。嬰兒交給摩斯基昂的養父得墨阿斯的情婦喂養。後佛蘭貢的父親得知詳情,於是兩傢舉行婚禮。該劇情節曲折有趣,人物性格鮮明生動。

  米南德最著名的喜劇是《公斷》。劇中的雅典人卡裡西奧斯因妻子潘菲拉婚後5個月生瞭一個孩子憤而出走,到一個名叫哈佈羅托農的豎琴女那裡尋求安慰。有一個名叫達奧斯的牧羊人揀到一個嬰兒,把他送給一個燒炭人,後來他們為索取嬰兒的證物請一個老年人(實是嬰兒的外祖父)公斷,判決是:“留給孩子的東西都歸孩子。”哈佈羅托農憑證物中一隻戒指發現嬰兒的父親是卡裡西奧斯。後來卡裡西奧斯得知嬰兒的母親是潘菲拉,嬰兒系婚前他強奸潘菲拉所孕,於是夫婦二人言歸於好。該劇情節除首尾外,模仿歐裡庇得斯的悲劇《伊翁》和《阿洛珀》。《公斷》的佈局復雜、緊湊,劇情發展迅速而自然。劇中的氣氛十分嚴肅,近似悲劇。人物性格鮮明、生動、真實。

  米南德很有名聲,其作品通過羅馬劇作傢的改編,對歐洲文藝復興時期和近代喜劇產生過一定影響。

  

參考書目

 P.W.Harsh,A Handbook of Classical Drama,Stanford,19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