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人民共和國的現代戲劇是從1921年蒙古革命勝利後發展起來的。

  1921~1940年的戲劇 1922年在烏蘭巴托成立瞭文藝宣傳活動中心──蘇赫巴托爾俱樂部,1926年修建瞭人民娛樂活動場。1922年在革命青年團中央書記寶音尼木和的領導下成立瞭戲劇工作委員會。委員會依靠群眾業餘文藝工作隊,進行戲劇創作和演出活動。他們的戲劇在蘇赫巴托爾俱樂部和人民娛樂活動場演演出。現代蒙古第一部成功的戲劇《桑杜總管的罪惡事業》(1922)是寶音尼木和的作品。它取材於近代歷史的真實事件和人物,揭露瞭國內外敵人的罪惡行徑,歌頌瞭民族獨立運動和人民革命鬥爭的勝利。20年代演出過的戲劇還有反帝反封建的歷史劇《貧苦老兩口》和《犯罪》,改編民間文學作品的劇目有《巴蘭曾格》、《格斯爾》,取材於古典文學的戲劇有達·納楚克道爾基等人的《烏什安達爾》(1923)和寶音尼木和的《小英雄帖木真》(1928),現代題材的劇目有寶音尼木和的《瑪爾拉莎爾》(1928)。20年代戲劇具有尖銳的政治傾向性,它們在宣傳蒙古革命的新思想,批判舊的思想道德,反映新的現實生活方面邁出瞭第一步。

  到30年代,蒙古國傢劇院、青年劇院和革命軍人劇院相繼建立,產生瞭專業劇作傢。戲劇的藝術性也逐漸有所提高。這個時期的戲劇以蒙古歷史和現實生活為背景,註意刻畫人物內心世界的發展變化,並努力挖掘新人的性格特征。這種作品有寶音尼木和的《黑暗的政權》(1932)、《勇敢的將軍蘇赫巴托爾》(1933),達·納楚克道爾基的《三座山》(1934),喜·阿尤喜的《貧民達木丁和夫人道力格爾》(1933),達·那木達嘎的《新道路》(1937)以及奧雲的《登斯瑪》(1938)和《新人》(與別人合作)。這些戲劇反映瞭新與舊的矛盾,描寫瞭在矛盾鬥爭中新人性格的形成過程。1933年在莫斯科舉行的國際革命劇院聯歡節中,蒙古國傢劇院演出的戲劇《黑暗的政權》獲獎。《三座山》是蒙古現代文學名著,在蒙古國傢劇院上演瞭近2000場。劇本通過革命前一對情人雲登和南薩爾瑪的愛情悲劇,描繪瞭舊社會貧苦牧民的悲慘遭遇,暴露瞭封建社會的黑暗與罪惡,贊揚瞭人民的反抗鬥爭。中國翻譯出版瞭《三座山》(1959),並改編為京劇上演。《新道路》描寫瞭俄國十月革命後的蒙古人民革命鬥爭,塑造瞭人民領袖蘇赫巴托爾形象。

  1940年以後的戲劇 1940~1947年被稱為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的戲劇。當時蒙古已有專業劇作傢,除那木達嗄和奧雲外,敖伊道佈取得瞭較為突出的成績。他們不但創作劇本,而且還翻譯和改編蘇聯和其他國傢的優秀劇本,這對蒙古戲劇的發展產生瞭一定的影響。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的戲劇表現瞭蒙古人民和蘇聯人民為保衛社會主義事業而進行的反法西斯戰爭。其中有那木達嘎的《沙賴河三汗》,策登紮佈和巴斯達的《滿都海徹辰夫人》、《朝克的青少年時代》,敖伊道佈的《道勞岱》、《尋求幸福的孟和》以及奧雲的《阿睦爾薩納》和《草原勇士》。這些戲劇在塑造古代英雄和革命英雄的形象方面都有一定的成績。那木達嘎最早創作瞭歷史題材的劇本《沙賴河三汗》(1941),再現瞭為民除害的史詩英雄格斯爾可汗的不朽業績。敖伊道佈的《生日》、《我的歡樂》、《路》和奧雲的《宿站》、《兄弟們》等劇,反映瞭牧區建設和牧業生產的發展,歌頌瞭在反法西斯戰爭中蒙蘇人民和軍隊的友誼和合作。《路》(1947)被認為是蒙古文學史上具有劃時代意義的作品。劇本通過一個偏僻牧區的人民依靠自己力量修築通向外界公路和電話線的事跡,批評瞭人們頭腦中的封建迷信思想和落後習慣,歌頌瞭人民群眾的先進思想和進步事業。有人認為這個時候的戲劇暴露瞭一定的缺點,如反映現實生活的戲劇不多,沒有很好地運用馬克思主義觀點解釋歷史現象等。

  1948年以後,出現瞭表現和平建設時期的戲劇。1948年4月召開第一次蒙古作傢大會後,戲劇的內容產生瞭新的變化,逐漸走向以反映當代生活,刻畫新人形象為主的道路。除瞭僧格、洛德依當巴、奇木德和那木達嘎、奧雲、敖伊道佈繼續寫劇作外,還出現瞭新的專業劇作傢旺幹、勞岱等人。他們從事內容豐富、題材多樣、別具風格的戲劇創作,從不同角度表現瞭各條戰線上的英雄模范人物。其中,旺幹(1920~1968)的劇作《醫生們》是這一時期的戲劇名著,曾獲國傢獎金。該劇描寫大學畢業的青年醫生們的生活,揭示瞭他們的思想鬥爭,指出醫生們不僅要醫治人民的疾病,而且也要醫治自己和別人的不健康思想。旺幹的劇作善於揭示人們內心深處的矛盾,人物性格栩栩如生,情節緊湊,矛盾沖突尖銳,富有風趣。在這一時期,描繪農牧業生產勞動和塑造農牧業勞動者形象的戲劇占有重要地位,代表作有洛德依當巴和贊達拉的《額爾德尼·道爾基》、策登紮佈和巴斯達的《阿爾佈吉胡一傢》、僧格和洛德依當巴的《走自己的道路》、旺幹和僧德的《塔米爾地方來的媳婦》等。《額爾德尼·道爾基》描寫額爾德尼·道爾基為乳粉廠研制成功水力發動煉乳機的故事。《阿爾佈吉胡一傢》顯示瞭戰勝自然災害的國營農牧場工作人員的事跡。描寫工業題材和表現工人階級的戲劇也得到一定的發展,較成功的有旺幹和達喜尼瑪的《司機陶昭》、奇木德的《汽笛聲》及奧雲和烏達巴拉的《瓶中之寶》。《司機陶昭》以一個省運輸公司為背景,表現瞭交通戰線上的先進與落後之間的鬥爭,塑造瞭陶昭和鐵木耳兩種不同類型的形象。《汽笛聲》描寫瞭在先進人物的耐心教育和幫助下,懶漢和受過勞動教養的人隨著汽笛的鳴聲走向新生活的新現象。《瓶中之寶》是70年代反映新城市建設和工人階級創造性勞動的優秀劇。隨著科學文化事業的發展,這一時期還出現瞭一批反映文化教育事業蓬勃發展的較好的戲劇。如那木達嘎和洛德依當巴的《一班學生》,刻畫瞭一位有豐富知識,並推行先進教學方法的模范教師巴圖策仁的藝術形象。那木達嘎和納楚克道爾基的《年輕的一代》描寫瞭學校、傢庭以及師生間為瞭共同事業而攜手並進的事跡。那木達嘎的《在新住宅裡》被認為在當代戲劇的發展中向前邁出瞭一步。它描寫瞭新人的高大形象,在新住宅裡,那順巴圖幫助兩個鄰居重新認識生活,引導他們走向瞭光明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