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梅特林克

  比利時劇作傢,用法語寫作。1862年8月29日生於根特。父親喜愛園藝和養蜂,對日後梅特林克的情趣和愛好有很大影響。梅特林克12歲入號稱比利時作傢搖籃的聖-巴爾貝耶穌學校讀書,畢業後,遵照父親的意旨,入大學法科讀書,,並加入律師公會,1886年去巴黎進修法律,在那裡結識瞭法國象征派詩人,開始發表詩歌。1889年發表詩集《暖房》和劇本《馬蘭納公主》。次年發表獨幕劇《不速之客》和《盲人》。從開始寫作劇本至1896年,共發表8部劇本。《普萊雅斯與梅麗桑德》是他的優秀劇作,為象征主義戲劇贏得瞭觀眾。1896年梅特林克移居巴黎。這時,他已成為風行一時的象征主義文學在劇壇上的代表。1911年,梅特林克獲諾貝爾文學獎。1896~1914年,梅特林克發表的主要劇本有《阿麗安娜與藍胡子》(1902)、《莫納·娃娜》(1902)、《青鳥》(1907)等。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梅特林克創作瞭劇本《斯蒂爾蒙德市長》(發表於1919年),反對德國占領。1921年他被選入比利時王傢學院,1932年獲伯爵爵位。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他流亡美國。1947年返回法國。1949年5月5~6日夜間病逝。

  梅特林克認為,宇宙是由物質的和精神的4大經驗主體共同維系的。這4大經驗主體是:①看得見的世界;②看不見的世界;③看得見的人;④看不見的人,即心靈。看得見的世界和看得見的人隻有同看不見的世界和看不見的人合為一體,才具有實在性。但人對心靈傳遞的信息,對看不見的世界預示的征兆,不能理解,因為人的悟性太差。梅特林克的象征主義戲劇以這種不可知論和宿命論為基礎,他的劇本常常具有悲觀色彩和神秘氣氛。

  梅特林克一生寫瞭20多部劇本,比較著名的有:

  《普萊雅斯與梅麗桑德》(1902),5幕悲劇。描寫王子高羅在森林中打獵時遇到一位身份不明的美女梅麗桑德,與之結為夫妻,帶回宮中。高羅的同母異父兄弟普萊雅斯愛上瞭梅麗桑德,但他預感到這是不可能實現的愛情,準備離開宮廷,外出雲遊。在出發的前夕,普萊雅斯約梅麗桑德在花園中話別,被兄長高羅發現。高羅出於忌妒,將普萊雅斯刺死,梅麗桑德隨後也鬱鬱而死。

  《莫納·娃娜》(1902),3幕劇。描寫15世紀的意大利比薩城被佛羅倫薩的雇傭軍圍困,處於彈盡糧絕的境地,敵軍司令普林齊瓦勒要求比薩城交出守城司令基多的嬌妻莫納·娃娜,以免遭屠城之災。莫納·娃娜決定犧牲個人挽救城邦。原來普林齊瓦勒自幼愛慕莫納·娃娜,要求她到營帳去隻是為瞭見一面,瞭卻一段情緣。在這同時,佛羅倫薩指控普林齊瓦勒有通敵嫌疑,召他回去受審,莫納·娃娜決定把他帶回比薩,同謀抗敵大計。可是娃娜的丈夫覺得蒙受瞭奇恥大辱,不肯相信娃娜未曾失身的真言,娃娜決心拋棄自私忌妒的丈夫,同真誠愛她的普林齊瓦勒逃走。

  《青鳥》(1907),6幕夢幻劇。是他的代表作。描寫樵夫的兒子蒂蒂兒和女兒米蒂兒在聖誕節夜晚做瞭一個美夢,夢中,他們在光的帶領下漫遊瞭記憶國、黑夜之宮、森林、墳地、幸福園和未來國,去尋找一隻青鳥。一覺醒來,發覺青鳥就在自己傢裡。這時,鄰居來為生病的小孫女討青鳥,蒂蒂兒慷慨地送給瞭鄰居,鄰居的小孫女病就好瞭,可是青鳥又從小姑娘的手中飛走瞭。青鳥是幸福和追求的象征。該劇首先被К.С.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搬上舞臺,後相繼在德、英、法、美等各國上演,是梅特林克具有世界影響的作品。

  梅特林克的象征主義戲劇出現在巴黎舞臺充斥著自然主義戲劇之際,劇作清麗雋永、委婉動人,受到觀眾的歡迎,推動瞭當時戲劇的發展,成為歐洲戲劇史上一個獨特的流派。梅特林克戲劇中的主人公常常由於弱小、無力抗爭,而被黑暗的惡勢力所吞噬,如馬萊娜公主、梅麗桑德,都體現瞭作者對世界荒謬而不可知、命運註定而不可戰勝的悲觀思想。

  但在《莫納·娃娜》中,梅特林克讓個人利益服從城邦利益,讓真誠的愛戰勝自私的愛,讓美戰勝醜,使該劇具有鮮明的現實主義色彩。《青鳥》這部夢幻劇歌頌瞭小主人公的勇敢和追求精神,充滿浪漫主義詩意。

《青鳥》劇照

  梅特林克的劇作由於充滿瞭詩情畫意,曾激起許多音樂傢的創作靈感。他的許多劇本被譜寫成交響詩、鋼琴曲和歌劇。其中最著名的是3部同名歌劇:克羅德·德彪西花瞭10年時間寫成的《普萊雅斯與梅麗桑德》,保爾·杜卡斯的《阿麗安娜與藍胡子》,昂利·費弗裡埃的《莫納·娃娜》。

  梅特林克的戲劇在20年代介紹到中國,《青鳥》一劇1949年前已有3種不同的中譯本。1983年,中國出版瞭《梅特林克戲劇選》,內收《馬蘭納公主》等5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