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早期話劇奠基人之一、教育傢、書法傢。名岸,又名哀,字息霜,出傢後法名演音,號弘一。原籍浙江平湖,客居天津。青年時代即接受新思想。1901年入上海南洋公學肄業。1905年東渡日本,習繪畫於東京國立美術專門學校,並兼攻音樂。在此期間,和曾孝穀等人共創瞭春柳社。1910年學成歸國。1912年加入資產階級革命文學團體南社,擔任《太平洋報》副刊畫報主編。1918年皈依佛門,剃度於杭州虎跑寺。

  李叔同對書、畫、詩詞、篆刻、音樂、、戲劇有著多方面的成就,他是最早把油畫和鋼琴音樂介紹到中國來的人之一,也是對中國早期現代音樂文化──學堂樂歌有突出貢獻者之一。出傢後,他專心於律學研究,成為當代佛教律宗的代表人物。

  李叔同於1901年演過京劇。學生演劇興起後,又在上海滬學會主持演劇部。他所領導的春柳社演藝部的演劇是萌芽中的中國話劇具有劃時代意義的一頁。李叔同參加瞭1907年最初的3次公演,在《茶花女》(演出第三幕)中飾茶花女、《黑奴籲天錄》中飾愛米柳夫人及一男角、《生相憐》中飾少女。他的表演獲得很高評價。以後便脫離春柳社,未再演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