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伯釗

  中國戲劇教育傢、作傢。筆名戈麗。1911年3月20日出生於四川省重慶市。1925年在四川省立第二女子師範學校加入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1928年畢業於莫斯科中山大學,留校從事翻譯工作。1930年冬,調回上海。後進入江西中央央蘇區,到達江西瑞金,先後任高爾基戲劇學校校長、中央蘇維埃政府教育部藝術局局長。1934年秋參加紅軍二萬五千裡長征,在紅軍總政治部從事文藝宣傳鼓動工作。抗日戰爭時期,歷任延安魯迅藝術學院黨組成員兼編審委員會主任、晉東南藝術學校黨總支書記和校長。1948年,任中共中央華北局文委委員、華北文聯副主任、北平接管委員會文化部部長、華北人民文工團團長。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她歷任北京市文委書記、文聯副主席、文教局副局長、北京人民藝術劇院院長、中央戲劇學院副院長、黨委書記等職。1985年4月17日在北京逝世。

  李伯釗從進入中央蘇區成立紅軍學校俱樂部起,就是文藝活動的骨幹,是革命根據地戲劇工作的開拓者之一。她從事戲劇教育工作多年。為革命根據地培養瞭戲劇人才。為中國戲劇院校在領導管理、教學方案及教材建設方面作出瞭貢獻。

  李伯釗的話劇創作在中央蘇區時期有《戰鬥的夏天》、《無論如何要勝利》、《為誰犧牲》,在抗日戰爭時期有《老三》、《母親》、《金花》等。1981年以她為主創作的話劇《北上》,表現瞭紅軍北上抗日的艱辛歷程,1982年獲文化部和中國戲劇傢協會的優秀劇本創作獎。她還創作瞭《農村曲》、《送紅襖》、《長征》等5部歌劇及《女共產黨員》、《樺樹溝》兩部小說。

  李伯釗曾當選為第一、二、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第四、六屆全國政治協商會議常委,全國文聯第四屆委員,中國戲劇傢協會第三屆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