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拉辛

  法國劇作傢。1639年12月21日生於法國北部拉費泰米隆一資產階級傢庭,父親做過財務官員。他3歲時父母去世,由篤信冉森派教義的祖母撫養。拉辛自幼進冉森派學校讀書,老師是當時聞名的希臘語學者,因此他很早就熟悉希臘文學。11658年拉辛到巴黎上學,有機會和一些詩人、演員交往,愛上瞭文學。路易十四結婚,他寫瞭一首頌詩,深得國王賞識。冉森派對文藝是深惡痛絕的,認為它會毒害心靈,所以1661年拉辛被送到舅舅那裡攻讀神學,兩年後,又回到巴黎繼續過著詩人生活。此時他認識瞭佈瓦洛,這位古典主義理論大師非常賞識他的才華,鼓勵他寫作並協助他進入宮廷,過著領取年金的禦用文人生活。他發表的第一部悲劇《忒拜依特》雖然模仿高乃依,但卻蘊藏著不同的思想傾向和個人風格。第二部悲劇《亞歷山大大帝》(1665)使拉辛更露頭角,同時也使他同冉森派的關系宣告破裂。

  拉辛創作大致分兩個階段:第一階段從1667~1677年,這時期的代表作有《安德羅瑪克》(1667)、《淮德拉》(1667)、《佈裡塔尼居斯》(1669)、《貝蕾妮絲》(1670)、《巴雅澤》(1672)、《米特裡達特》(1673)、《依菲革涅亞》(1674)。拉辛是第一個寫心理悲劇的作傢,他創作的特點和傑出的寫作技巧在以上作品中都顯露出來,尤其是形式的嚴謹和優美、劇情的曲折多變、心理描寫的細膩深刻,特別吸引人的註意。這些劇作演出後都獲得不同程度的成功,引起同行的忌妒,樹立瞭不少有權勢的敵人,不斷受到他們的攻擊,以致被迫放棄戲劇創作達12年之久。1673年拉辛被選為法蘭西學院院士。後來又開始他第二階段的創作生活,開始用聖經題材寫政治性的悲劇,代表作有《以斯帖》(1689)、《亞他利雅》(1691)。這是拉辛同冉森派和解後,應路易十四寵幸的曼特儂夫人之請而發表的重要作品。

  在此以前,路易十四為進一步控制拉辛,於1677年任命他同佈瓦洛為史官。1678、1683和1687年拉辛3次跟隨國王出征根特、阿爾薩斯、盧森堡等地,搜集戰爭史料,1690年,他被封為國王侍臣,1694年又任國王私人秘書。表面看拉辛越來越受到國王的恩寵,但是他晚年由於對國王內外政策的不滿,越來越同國王疏遠,以至路易十四禁止他出入宮廷。1699年4月21日逝世前他過著淒涼愁苦的孤獨生活。

  拉辛一生寫瞭10幾部名劇,代表作為《安德羅瑪克》。這是一出5幕詩體劇,取材於希臘、羅馬的史詩和悲劇,特別是歐裡庇得斯的同名悲劇。寫特洛伊城陷落,皮羅斯俘獲瞭安德羅瑪克後與她一見鐘情,因此一再拖延與斯巴達公主赫耳彌俄涅的婚期。公主妒火中燒,唆使鐘情於她的希臘特使俄瑞斯忒斯刺殺皮羅斯。後赫耳彌俄涅悔恨自殺。

  拉辛在悲劇中對安德羅瑪克忠於祖國、反抗強暴的高風亮節無限贊揚,譴責那些為達到自己的卑鄙目的而不擇手段的王公貴人。盡管寫的是古代希臘的故事,反映的卻是17世紀法國的宮廷生活。

  《淮德拉》取材於希臘神話。希臘英雄忒修斯的妻子淮德拉聽說丈夫死於戰場,就向養子希波呂托斯表白愛情,但忒修斯突然生還。淮德拉聽任保姆在忒修斯面前對希波呂托斯惡語中傷,致使希波呂托斯在忒修斯的詛咒下遇難身亡。淮德拉也服毒自盡,臨終時她坦白瞭自己的隱情。

《淮德拉》劇照

  拉辛和P.高乃依同屬新古典主義悲劇作傢,但他們的悲劇風格是懸殊的。拉辛比高乃依更擅長分析人物心理,特別對貴族婦女的分析更為出色。高乃依的悲劇以歌頌國傢民族的英雄事業為主題,而拉辛的悲劇則大都描寫愛情和情欲橫流。這不是出於偶然,而是有其歷史根源的:高乃依的悲劇反映1636年前後的法國社會生活,那時國傢多難,需要鍛煉培養艱苦卓絕的人物,因此它歌頌英雄人物;而拉辛的悲劇反映的是1660年前後的法國社會,王權由盛而衰,宮廷貴族過著紙醉金迷的糜爛生活,追求的是沙龍酬酢、情場角逐,所以拉辛的作品裡便呈現出另一副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