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鮮李朝詩人。字約如,號孤山。生於漢城(今首爾)的貴族之傢。喜歡鑽研學問,涉獵諸子百傢之書。從1612年起走上仕途。時黨爭激烈,他受掌握重權的李爾瞻的打擊,被流放鹹鏡北道的慶源。作《被謫北塞》詩。1624年獲釋,歷任戶曹佐郎、漢城庶戶、待講院文學、星州縣監等職。不久辭官,回到故鄉海南。1636年,後金入侵,率弟子數百人赴江華島,準備參加抗戰。因聽說江華陷落,和議已成,又駕船去濟州。途中見甫吉島風景秀美,建樂書齋,打算在那裏定居。1638年,國王仁祖因他戰後後未去朝見,又把他流放到盈德一年。1652年,出任禮曹參議。國王孝宗死,因服制問題和重臣宋時烈意見相左,1660年第三次被流放。1667年放回。

尹善道手跡

  尹善道是國語詩歌時調的名傢。他的《山中新曲》(包括《朝霧謠》、《夏雨謠》、《日暮謠》、《夜深謠》、《饑歲嘆》、《五友歌》)、《山中續新曲》和《漁父四時詞》,代表時調的最高成就。這些作品大多是優美的山水詩,從時序、氣候的變化中描寫大自然的景色,飽含著熱愛祖國山川的深厚情感。其中的《五友歌》,吟詠水、石、松、竹、月,以表現它們的凈潔、堅實、光明,寄寓著作者的生活理想。《漁父四時詞》是尹善道最有代表性的長篇時調,全篇包括春詞、夏詞、秋詞、冬詞四部分,各10章,寫漁父駕船出海經歷的四季變化,春天的海燕,水面的夕陽,漁村的房舍,夏日的白雲,秋天的明月、清風,冬日的雪景,在他的筆下組成一幅多采的畫面。隨著景物的變幻,漁父聯想到武陵桃源和月宮裡搗藥的玉兔,陶醉其中,樂而忘返,把人世的紛擾置諸身外。然而,尹善道並不是一個忘情山水的隱士。他在寫瞭這些作品之後,又去做官,繼續投身到政治鬥爭的旋渦。他之所以寫山水詩,企圖用一塵不染的自然界的清新氣象來襯托李朝官場的污濁,是他不滿現實的一種隱晦、曲折的表現。他希望能出現一個清明的世界。在藝術上,尹善道突破瞭短小的平時調的束縛,創造瞭較完美的連時調的形式。

  尹善道的漢文著作有《孤山遺稿》,其中除漢詩外,還收有辭、書、疏、序、記等文章。書已失傳,現在隻能在《大東詩選》裡看到他少量的漢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