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瓦萊裏

  法國詩人。生於地中海濱塞特市。父親是海關官員,母親出身於義大利貴族世傢。16歲時寫出兩部短小劇作。中學畢業後進蒙彼利埃大學法學院,開始顯露寫詩的才華。他喜愛象徵派詩人蘭波和馬拉梅的作品,初期詩歌創作深受他們的影響。11892年從法學院畢業前後,思想起瞭劇烈的變化,曾放棄詩歌和愛情,沉湎於形而上學的冥思和抽象的推理。1894年寫成著名散文作品《與臺斯特先生促膝夜談》。後以臺斯特為主人公寫過幾篇散文作品,匯編成《臺斯特先生》,於1927年發表。作者不註意描繪人物的外貌,而著力勾畫人物的精神狀態。

  瓦萊裡於1894年定居巴黎。從1895年起在國防部任文稿起草人5年。這期間主要作品是著力探討人的精神活動規律的論文《達·芬奇方法引論》和1897年寫的《德國的征服》、《軍事藝術》以及1898年寫的《語義學分析》等論文。1900年進入哈瓦斯通訊社,任通訊社主持人勒貝的私人秘書達20年。

  1920年出版的《舊詩集存》是瓦萊裡早期詩作的選集,以富有音樂性的詩句和象征的意境,抒發夢境和默想。1912年動筆,用5年時間寫成的長詩《年輕的命運女神》本為《舊詩集存》的序曲,後來單獨發表。全詩描寫一個意識在一夜之間的活動和變化。這首長詩晦澀難解,但一般西方評論傢卻因其再現瞭微妙而不可捉摸的心理“過渡”,描繪瞭人的精神生活,給予很高評價。

瓦萊裡用過的書桌

  1926年發表的《海濱墓園》,是詩人的自我獨白。從自然的永存和人生的無常的對比,烘托出肯定現實、面對未來的積極的主題。這首詩是瓦萊裡詩歌創作中的高峰。

《海濱墓園》插圖

  1921年3月,瓦萊裡在《知識》雜志舉辦的選舉中當選為當代最傑出的詩人。翌年發表《幻美集》,其中大部分詩篇表達詩人玄虛的思考和空靈的抒情,較之《舊詩集存》更能代表瓦萊裡詩歌的獨特風格。瓦萊裡的詩歌偏重形而上學的思考,充滿自我陶醉和深奧的玄想。他不贊成自由詩體,而講究詩的格律。他的十四行詩在藝術上尤其精湛。1924年瓦萊裡當選為筆會主席。1925年當選為法蘭西學院院士。1938年獲國傢四級榮譽勛章。20至40年代,他曾去許多國傢講學。曾撰寫哲學、政治、經濟、神學等方面文章,從1924至1944年先後出版《雜文集》5卷。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瓦萊裡留居在淪陷的法國,但他堅決不同占領者來往。他是1942年聯名抗議德寇破壞巴黎古建築區的參加者。瓦萊裡逝世後,法國政府為他舉行瞭國葬。

  

參考書目

 M. Raymond,Paul Valéry, Lausanne,1948.

 J.Charpier,Paul Valéry,Paris,1956.

 Caminade,Paul Valéry,Paris,19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