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的《聖經》包括《舊約全書》和《新約全書》,前者39卷,後者27卷。《舊約全書》本是猶太教的聖經,希伯來民族文學遺產的總匯。《舊約》原文為希伯來文,西元前285至西元前249年間,有70個學者在亞歷山大城圖書館把它譯成希臘文。譯本名《七十人譯聖經》,包括《次經》在內。《新約全書》的原文是希臘文和亞蘭文,西元1、2世紀時陸續寫成,367年已經出現,405年正式公佈。這時期內,基洛尼姆斯等人把它翻譯成拉丁文,稱為《通行本聖經》。

  《舊約全書》包括《摩西五經》,即《創世記》、《出埃及記》、《申命記》等5卷,這部分成書最早。其次是歷史書,如《士師記》、《列王記》、《歷代志》等10卷史記;再次是先知書,如《以賽亞書》、《耶利米書》、《哈巴谷書》等15卷;以及詩文集,包括抒情詩、哲理詩和小說。《摩西五經》的內容多為古希伯來的神話和傳說。歷史書簡練樸素,表現希伯來古代散文的特色。先知書則以熱情洋溢取勝。《舊約全書》原是猶太教的經典,貫穿著猶太教的宗教信仰,即對耶和華上帝的信仰。但其抒情詩中的《雅歌》,哲理詩中的《傳道書》,小說中的《以斯帖記》,都不帶宗教色彩。

  《新約全書》的內容,最主要的是開頭的四福音,即《馬太福音》、《馬可福音》、《路加福音》和《約翰福音》。四福音是耶穌的言行錄。其次為《使徒行傳》,它是基督教形成初期第一批使徒的言行錄,主要記彼得和保羅的言行。以後為書信21卷,其中14卷是保羅的書啟。《新約》的最後一卷是約翰的《啟示錄》,它是承《舊約》時代後期“啟示文學”傳統的著作。這一卷雖然編在《新約》的末尾,但寫作時間卻比其他各卷都早,它大概成書於67年6月至68年1月或4月之間(見恩格斯:《論早期基督教的歷史──二》,《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2卷第533頁)。《啟示錄》是象征性的詩劇,描繪他們理想中的新天地。四福音是《新約全書》的核心,體現初期基督教的思想。福音書文字簡樸,富有詩意,耶穌基督的形象和精神面貌被描繪得生動鮮明。後世的文學傢歌德等都推崇福音書作者的非凡才華。書信部分表達初期基督教建立者對教義的闡釋。

  《聖經》除《舊約》和《新約》外,還有《逸經》,又稱《次經》(或譯《經外經》)。它的原文有希伯來文的,也有希臘文和亞蘭文的。在希伯來的《聖經》中不列入這些《逸經》,而在七十人譯的希臘文《聖經》和基洛尼姆斯譯的拉丁文《聖經》中則列入《逸經》。1534年馬丁·路德的德譯本《聖經》中將這些《逸經》收在新舊約之間,後又置於全經的末尾,相當於附錄。1382年的英文譯本《聖經》中也列《逸經》。1611年詹姆斯王的欽定本也曾列入,但在後來的修訂本中卻被刪去。《舊約·逸經》有《以斯特拉記》(上、下卷)、《以斯帖補篇》、《但以理書補篇》即《三聖嬰的頌歌》、《蘇撒拿的歷史》、《彼勒與大龍》、《瑪喀比傳》(上、下卷)、《托比傳》、《猶滴傳》、《所羅門智訓》等。《新約·逸經》有《多瑪福音》、《尼哥底母福音》、《希伯來人福音》、《約翰行傳》、《多瑪行傳》、《十二使徒語錄》等。《所羅門智訓》是出色的哲理文。

摩西以誡法示眾

  《聖經》──《舊約》和《新約》在世界文學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影響深遠。兩千年來,《聖經》在全世界譯本繁多。它的翻譯對豐富一些民族的文學語言起瞭積極的作用。馬丁·路德的德譯本對德語的規范化和澄清德語的混亂現象,作出瞭重要貢獻。它的英譯本也為奠定英語基礎起瞭良好作用。還有原來沒有文字的民族,由於翻譯《聖經》而創造瞭新的拼音文字。中世紀的詩歌、戲劇、小說和繪畫、雕刻,都以《聖經》為主要題材來源。許多近代和現代的著名作傢,寫有不少以《聖經》為題材的作品。英國詩人彌爾頓的長詩《失樂園》、德國作傢托馬斯·曼所著《約瑟和他的兄弟們》四部曲等,都是取材於《聖經》的傳世名著。它的影響及於今日。

基督誕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