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詩人。生於馬賽附近。1886年發表詩集《臘薩》,取材於《聖經》,詩風嚴謹,受帕爾納斯派的影響。以後陸續發表詩集《替罪的山羊》、《迎神途中的祭壇》、《道旁的玫瑰與荊棘》和《內心奇景》。聖波爾·魯以象徵派詩人姿態出現。他的成名作是1893年發表的《迎神途中的祭壇》。他的詩歌的特點表現為追求深邃的哲理和探索內心的隱秘,與象徵主義相接近。在藝術形式方面,他既寫嚴謹的格律詩,也寫散文體的自由詩。除抒情詩外,還發表過詩劇《鐮刀夫人》(1899)、《黃金夫人》和《打打撈沙丁魚的漁人》。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後超現實主義文學盛行時,他被認為是超現實主義的先驅者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