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T.密爾

  印度烏爾都語詩人。原名密爾·穆罕默德·特基,筆名密爾。生於北方邦阿格拉,在德裡求學。他的詩尖刻辛辣,用詞簡練,通俗易懂,在德裡和北印度負有盛名,人們常以他的詩當作禮品相贈。1782年移居勒克瑙,直至去世。

  密爾用烏爾都語寫瞭6部詩集,用波斯語寫瞭一部詩集。他的詩包括瞭烏爾都語所有的詩體和詩韻,因此至今仍被作為烏爾都語的詩譜。他寫瞭大量的抒情詩,以“閨閣語言”抒情詩著稱。他的詩反映瞭莫臥兒王朝沒落、印度淪為殖民地後社會的動蕩不安和穆斯林的艱難處境。他摒棄瞭抄襲波斯語的比喻和典故,以及艱澀、隱晦的宗教哲理的俗套,而采用波斯語詩的韻律,以雙行詩、三行詩和四行詩等詩體,用明快通俗的口語,反映印度現實的社會生活。他的抒情詩創作被推崇為開創瞭烏爾都語文學史上詩歌的新階段。他的長篇敘事詩大多反映印度的社會生活和自然景色。富有浪漫主義色彩,其中以描述印度王公出巡圍獵場面的《狩獵篇》,自比為龍、把別的文人比作被龍征服的蛇蟲鳥獸的《龍篇》,反映他一生的痛苦和18世紀印度社會的動蕩不安與民不聊生的《傢境》等,至今仍備受推崇。他用波斯語寫的散文作品有《愛河》,評論和介紹歷代烏爾都語和波斯語詩人的《詩人的警語》(1752),以及帶有自傳性質的《密爾的言論》和《密爾的恩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