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de蒙田

  法國思想傢、散文傢。一譯蒙臺涅。加斯科涅郡人,生於1533年2月28日。出身新貴族,祖上是波爾多的富商。曾當過15年文官。後辭官回鄉,在相當長的時期內深居簡出,閉戶讀書思考。但是他也喜歡出遊,曾遊歷瑞士、義大利等地地,留意各地人情風俗。他把讀書心得、旅途見聞、日常感想記錄下來,日積月累,成《隨筆集》(或譯《隨感錄》)2卷,於1580年出版。1581年起當選並連任兩屆波爾多市長。1585年,第二屆市長任期將滿,波爾多市發生鼠疫,蒙田適在領地,未返任所,舉傢外出避疫。1588年,經作者修改增訂的《隨筆集》第2版和新著《隨筆集》第3卷問世。直至逝世前不久,仍繼續修訂他的著作。1592年9月13日去世。1595年,經他修訂過的《隨筆集》第3版出版。20世紀20年代,根據波爾多市立圖書館庋藏的經過蒙田修訂的另一部《隨筆集》,整理出一部比較忠於作者思想的版本。

  《隨筆集》3卷共107章,各章長短不一,結構故意松散自然,並不要求勉強統一,彼此連貫:內容包羅萬象,天文地理、草木蟲魚,無所不談。蒙田不囿於淵博的書本知識,能結合個人的生活經驗,融會貫通,形成他獨特的思想意境與藝術風格。

  蒙田在《隨筆集》的卷首告訴讀者:“我本人就是這部書的材料。”它介紹瞭作者的思想和生活。例如第1卷第8章《論閑暇》,講他寫《隨筆集》的動機;第19章《講哲學,就是學死》,談他的人生哲學;第27章《論友誼》,歌頌他和拉·佈厄西的友誼;第2卷第10章《論書籍》,評論他所讀的書;第17章《論自大》,解剖他的風格、習慣和人品;第3卷第3章《三種交遊》,描寫他的書齋和對沉思與閱讀的看法;第9章《論虛榮心》,談怎樣處理事務,怎樣工作,怎樣旅行;第10章《論善用意志力》,講他對行政工作的態度。這些篇章不是系統的敘述,剖析的事理也深淺不一。

蒙田的故居

  《隨筆集》裡著名的最長的一章,第2卷第12章《為雷蒙德·塞朋德辯護》,作者縱覽古今,發見理性因人因地而異;道德隻適用於一時一地,沒有一定標準;科學則充滿無知、錯誤和矛盾;最後歸結為懷疑一切,得出一句名言:“我知道什麼?”

  蒙田認為人是熱愛生活的,愛生活就要求順乎天性,人的天性在於追求幸福和快樂,但要求有選擇和節制。

  《隨筆集》另一重要篇章是第1卷第29章《論兒童教育》。他的教育原則是使兒童身心健全,而且要培養他們正確的判斷力。

  蒙田撰寫《隨筆集》,行文旁征博引,汪洋恣肆,語言平易明暢,形象親切生動,富於生活情趣。處處流露出作者的真性情。

  蒙田處於新舊交替的時代,他的懷疑論隻是對當時的迷信、偏見、巫術、殺戮、迫害的否定,他要“揭去事物和人的假面具”,考察事實,重新審查一切。他認為絕對真理既無法認識,隻能探索部分的尋常的真理;比較可靠的是認識自己,而世上最熟識自己的無過於本人。所以,寫作《隨筆集》不是著書立說,而是對自己進行分析,一點一滴加深對自己的認識。

  蒙田的思想是一種中庸的思想。他生平致力於保持安靜的鄉紳生活。政治上是保守的,尊重現存的社會秩序和風俗習慣,不提倡改革,也不贊成壓迫提倡改革的人。

  《隨筆集》的影響深遠,英國的培根和莎士比亞的作品中反映瞭蒙田的思想影響。法國18世紀啟蒙運動繼承瞭他崇尚理性和經驗的思想。

  《隨筆集》的文體和風格,對於法國文學甚至對英國文學都影響極大。

  

參考書目

 André Gide,Essai sur Montaigne,Schiffrin,1929.

 Jean Plattard,Montaigne et son Temps,19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