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拉辛

  法國悲劇詩人。1639年12月21日生於法國北部拉費泰米隆一個資產階級官吏傢庭,父母早死,由祖母撫養成人。1658年學習結束,在巴黎從事文學創作,因寫詩祝賀路易十四婚姻,博得國王嘉許。

>  1667年,他的第1部劇本《安德羅瑪克》上演,轟動巴黎,但遭到保守派的攻擊。第2部劇本《菲德拉》上演時,反對派攻擊更為激烈,拉辛被迫擱筆達10餘年之久。1673年,他被選為法蘭西學院院士。後任國王侍臣及秘書,並應路易十四寵幸的曼特農夫人之請,寫瞭兩出悲劇《愛絲苔爾》、《阿達莉》(1691),抨擊宗教,宣揚寬大容忍,因而觸怒國王。晚年上書曼特農夫人,陳述人民的痛苦,路易十四更加疏遠瞭他。1699年4月21日去世。

  拉辛的代表作有《安德羅瑪克》、《菲德拉》和《愛絲苔爾》。比較重要的作品還有《佈裡塔尼居斯》(1669)、《貝蕾妮絲》(1670)、《巴雅澤》(1672)、《米特裡達特》(1673)等。

  《安德羅瑪克》是五幕詩劇。作者根據希臘悲劇傢歐裡庇得斯的作品,參考荷馬與維吉爾史詩中的有關情節,寫成愛情與嫉妒烈火燃燒的悲劇。安德羅瑪克是希臘英雄赫克托爾的遺孀,她被俘以後,為瞭援救她的兒子免於一死,不得不含羞忍辱,同意和敵人皮羅斯結婚。她準備婚禮完畢後立即自殺。可是,皮羅斯遺棄的未婚妻愛彌奧娜,出於嫉妒,煽動青年奧雷斯替她報復,殺死瞭皮羅斯,但奧雷斯並沒有贏得愛彌奧娜的愛情,終於發瘋瞭。

  悲劇《菲德拉》取材於希臘神話,揭露法國宮廷和貴族社會的腐化墮落的生活。希臘英雄忒修斯的妻子菲德拉,聽就丈夫死於戰場,向養子希波呂托斯表白對他的愛情。但忒修斯突然生還,並發現他的妻子與養子的私情,就處死希波呂托斯。養子死後,菲德拉也服毒自盡,臨終時她坦白瞭自己的隱情。

《菲德拉》插圖

  拉辛的悲劇大多描寫王公貴婦喪失理性,感情放縱,結局悲慘。

  拉辛與高乃依並稱為古典主義悲劇兩大代表作傢,但二人的悲劇有顯著差異。高乃依的代表作寫於君主專制政體上升時期,資產階級在政治上相當軟弱,對王權不能不妥協讓步,因此,高乃依塑造瞭一系列慷慨悲歌、大義凜然的英雄形象。拉辛所處的時代,封建王朝由盛而衰,貴族階級和日益壯大的資產階級的均勢逐漸被打破,矛盾日趨尖銳,因此,拉辛著重揭露封建統治的黑暗和罪惡。

拉辛故居

  在藝術方面,拉辛比高乃依更擅長分析人物心理,特別對貴族社會婦女的分析更為出色。他的文筆細膩、委婉,富於抒情韻味。拉辛的悲劇大部分取材於古代希臘,高乃依的悲劇大部分取材於古羅馬的歷史傳說,這是兩個悲劇作傢意趣不同之處。

  

參考書目

 P.Moreau,Racine,l'Homme et l'Oeuvre, Paris,1943.

 Roland Barthes,Sur Racine,19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