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哥倫佈發現新大陸之前的許多世紀,今天的拉丁美洲遼闊的土地上繁衍生息著為數眾多的各族印第安人。至15世紀形成瞭3個文化中心:瑪雅文化(今洪都拉斯、瓜地馬拉和尤卡坦半島一帶),阿茲特克文化(今墨西哥中南部一帶)以及印加文化(今秘魯、玻利維亞和厄瓜多爾一帶)。這些文化發達、人口集中的印第安民族,在西班牙征服者到來之前,已經創造瞭豐富的物質財富和精神文明,其中有多種形式的文學作品,如反映本民族歷史的神話傳說,頌揚英雄事蹟的戲劇,敬神的詩歌和抒情詩等,但大多已經經失傳。這主要因為印第安人的語言種類紛繁,沒有發展完備的文字,而西班牙入侵者對印第安文化又進行瞭摧殘破壞。

  在多達一千餘種的印第安語言中,最發達的是印加人的克丘亞語、阿茲特克人的納瓦特爾語和瑪雅人的基切語。印加人有一種“圖畫文字”稱為“基萊亞”,但尚處於原始狀態;另一種用來記事的“結繩文字”名“基普”,表達能力很差。阿茲特克人的文字也處在萌芽階段。隻有瑪雅人已有象形文字,並有用象形文字寫成的書籍,但幾乎都被西班牙征服者燒毀。現在僅存的3冊手抄本也無法讀懂內容,據研究,它們可能是有關歷法、數學和儀典的著作。

  今天通常稱為“古代印第安文學”的作品,大多是在征服和殖民時期由歐洲人所紀錄或抄寫。最早從事印第安文學收集工作的是西班牙傳教士,他們有的根據印第安人的口述整理,有的根據象形文字的記載加以詮釋,難免誤解、篡改或偽造。此外,西班牙人所收集的印第安文學作品,其年代一般都在15世紀末葉前後。現已經整理和翻譯的印第安古代文學作品比較重要的有以下幾種:

  《波波爾·烏》 屬於瑪雅文化,基切語的原意為“咨詢之書”。這是美洲大陸上發現的最古老的書,也是印第安古代文學中最重要的一部作品。它的第1部分寫世界的創造和人類的起源,第2部分是英雄故事,第3 部分簡述基切部落建立和發展的歷史。它是西班牙傳教士弗朗西斯科·希梅內斯於17世紀末在危地馬拉所發現,成書時期約在16世紀。希梅內斯讀通瞭手稿內容,譯成西班牙文。原手稿用基切語寫成,下落不明。現在所看到的《波波爾·烏》是後來其他學者根據希梅內斯最初抄錄的基切語本重新翻譯的。

  《索洛拉紀事》 是居住在現在危地馬拉索洛拉省的另一支瑪雅印第安民族卡克奇凱爾人珍藏的一部民族編年史,約在17世紀初由印第安學者搜集匯編,用拉丁字母拼寫而成,亦名《卡克奇凱爾年鑒》。

  《契倫·巴倫之書》 是當時祭司所作紀錄的總稱。種類繁多,最主要的有8部,紀錄居住在尤卡坦的瑪雅人各個時期的文化,內容龐雜,包括宗教、歷史、醫藥、天文、文學等各個方面。宗教和歷史部分是按照圖畫文字寫成的文獻翻譯的,其餘部分是根據口頭傳說,用拉丁字母拼寫紀錄的。流傳至今的文本已都不是16世紀的原文,而是輾轉傳抄的本子。

  《拉維納爾武士》 也屬於瑪雅文化。這是現存古印第安文學中少有的一部未受任何歐洲人思想影響的劇本。在古代墨西哥的印第安民族中,戲劇已相當發達,經常在廣場、宮廷或廟宇中演出,題材多為部落征戰中的英雄業績。這部劇本描寫基切部落和拉維納爾部落之間發生的一次戰爭,表達瞭一位拉維納爾武士出征、作戰和被俘前後的思想感情,結構完整,對話生動,演出時還穿插民族舞蹈。劇本是19世紀中葉一個傳教士根據拉維納爾民族老人的口授用拉丁字母記錄而成。

  《奧揚泰》 屬印加文化。這是一部歌劇,約在西班牙入侵秘魯時期由一個無名的印加作傢根據民間流傳的歌頌民族英雄奧揚泰的故事,用克丘亞語編成。劇本寫著名武士奧揚泰與印加公主柯依約相愛,受到大祭司阻撓,最後結成良緣。1770至1780年間由一個名叫安東尼奧·巴爾德斯的傳教士輯錄成書。

  除上述作品外,還有許多詩歌,主要有阿茲特克人的納瓦特爾詩歌和印加人的克丘亞詩歌。其中一部分是頌揚神明和部落領袖的頌歌,而多數則是描寫花卉禽獸和抒發感情的抒情詩。

  

參考書目

 Enrique Anderson Imbert y Eugenio Florit,Literatura Hispanoamericana,Antologia e introducción, New York,1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