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女作傢。生於愛爾蘭科克市。父親是數學傢,在她不滿周歲時去世,全傢後來遷居倫敦。她於1885年畢業於德國柏林音樂學院。1887年在倫敦結識瞭不少流亡的革命者,其中以俄國民粹派作傢克拉夫欽斯基對她的思想和創作影響最深。她曾僑居俄國兩年,回到倫敦後參加瞭流亡者創辦的《自由俄羅斯》雜誌的編輯工作。1892年與波蘭流亡者米哈伊·伏尼契結婚。1897年,她的小說《牛虻》在倫敦出版。這部小說描寫瞭19世紀30年代義大利革命者反對奧地利統治者、爭取義大利獨立和國傢統一一的鬥爭。主人公“牛虻”是出身於富裕傢庭的青年,在嚴酷的現實教育下識破瞭天主教會的虛偽,憤然出走,經歷無數磨難,成瞭一個堅定的革命者,被捕後英勇不屈,從容就義。小說中關於“牛虻”對待生父蒙泰裡尼主教和對待愛情的態度的描寫表現出一定的脆弱和感傷情緒,對革命群眾的作用的描寫也嫌不足。《牛虻》在中國和蘇聯擁有廣大的讀者,但在英國和西方世界卻受到冷落。

  伏尼契還寫過帶自傳性的長篇小說《奧麗維亞·拉塔姆》(1904),敘述“牛虻”出走後的經歷的《中斷瞭的友誼》(1910)等。她晚年移居美國,直至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