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25年獨立戰爭結束之後,上秘魯獲得獨立,成立瞭玻利維亞共和國。玻利維亞的文學一開始就以浪漫主義為主流,代表作傢有曼努埃爾·何塞·科爾特斯(1815~1865)和裏卡多·何塞·佈斯塔曼特(1821~1888)。後者的浪漫主義詩作《馬摩雷序曲》富有濃鬱的鄉土氣息。戲劇方面以菲力克斯·雷耶斯·奧爾蒂斯 (1828~1884) 和何塞·羅森多·古鐵雷斯(1840~1883)為代表。在小說方面有擅長寫作感傷小說的作傢曼努埃爾·加西亞·卡瓦列羅(1819~18666),以殖民時期為主要背景的歷史小說傢馬裡亞諾·裡卡多·特拉薩斯(1841~1878),致力於描寫印第安人生活的短篇小說傢胡安娜·曼努埃拉·戈裡蒂(1818~1892)。

  19世紀下半葉,玻利維亞自由民主派的政治嘗試徹底失敗,代之而起的是殘暴的考迪羅(即封建軍閥)的獨裁統治。對外關系方面,又在與智利關於領土爭議的交戰中遭到慘敗。作傢都普遍表現出對民族前途的強烈關切和擔憂,開始註意反映現實。納塔涅爾·阿吉雷(1843~1888)的作品日益觸及社會的實際,說明玻利維亞浪漫主義文學已接近尾聲。人民中的不滿和抗議,逐漸在描寫鄉村印第安人生活和揭露城市資產階級的文學作品中有所表露。托馬斯·奧孔諾爾·達爾拉奇(1845~1924)搜集整理的印第安民間傳說,標志著玻利維亞印第安文學的開端;阿爾西德斯·阿格達斯(1879~1946)在《瓦塔·瓦拉》和《青銅的種族》兩部作品中發出為印第安人伸張正義的強烈呼聲,則表明這一文學已接近高潮。

  20世紀,自然主義成為小說創作中的主要流派,作傢有:海梅·門多薩(1874~1939),寫過不少描繪礦區生活的作品;阿爾曼多·奇爾韋切斯(1883~1926),早期是現代主義詩人,後來創作瞭小說《天藍色》、《貴族之宅》、《熱帶之花》和《羅哈斯競選》;阿爾弗雷多·吉廉·平托(1895~1950),他的小說《印第安人的眼淚》、《烏塔馬》、《礦井》等揭示印第安人以及農村和礦區的無產者所遭受的壓榨和凌辱;裡戈維爾托·比利亞羅埃爾·克勞雷(1890~  ),著有以教育為題材的小說《極為重要的含義,又名豪爾赫·埃斯特凡小傳》。此外還有路易斯·托羅·拉馬略(1898~1946)和卡洛斯·梅迪納塞利(1899~1949)等有特色的作傢。前者在《庫蒂蒙庫》和《印加的金子》兩部小說中描繪瞭玻利維亞的高原風光和印第安人的生活,後者把玻利維亞外省的風土人情巧妙地穿插在小說《拉·恰斯卡尼亞維》的愛情故事之中。

  與此同時,現代主義逐漸在詩歌中占據瞭統治地位。裡卡多·海梅斯·弗雷雷(1868~1933)、弗朗斯·塔馬約(1879~1956)和格雷戈裡奧·雷諾爾茲(1882~1948),都是重要的現代主義詩人。弗雷雷的詩作《蠻荒的源泉》被譽為現代主義詩歌的典范之作,他在尋求響亮的音節方面作瞭成功的嘗試。塔馬約也是一位講究修辭的詩人,他的詩劇《斯柯帕斯》和《普羅米修士和海神女》有不少精彩的詩句。克勞迪奧·佩尼亞蘭達(1884~1924)、何塞·愛德華多·蓋拉(1893~1943)和拉斐爾·巴利維安(1898~  )三位詩人,開始從現代主義向新的流派探索。先鋒派興起後,在玻利維亞並未引起強烈的反應。先鋒派詩人的主要代表隻有奧克塔維奧·坎佩羅·埃查蘇(1900~  )、奧斯卡爾·塞魯托(1907~  )等數人。

  在玻利維亞,為建立民族文化而努力的作傢有費爾南多·迭斯·德·梅迪納(1908~  ),恩裡克·菲諾特,吉列爾莫·弗朗科維奇和古斯塔沃·阿多爾福·奧特羅等人。

  1932至1935年玻利維亞和巴拉圭之間發生戰爭,有許多作傢在作品中加以反映。詩人奧斯卡爾·塞魯托著有小說《火崩》,奧古斯托·塞斯佩德斯(1904~  )著有短篇小說集《梅斯提索人的血》。奧古斯托·古斯曼(1903~  )則在《戰俘》中以一個士兵的回憶錄形式描寫瞭這一場戰爭。

  以當代社會生活為題材的作傢有勞爾·博特略·戈薩爾維斯(1917~  ),他著有《綠葉的迷醉》、《柯卡葉》、《高原》、《價值連城──幕間短劇》和《荒原》。馬爾塞洛·吉羅加·聖克魯斯的小說《無人區》被認為是玻利維亞最佳文學作品之一。

  20世紀50年代,湧現出大量詩人,被稱作“蠻族的史詩時代”。具有代表性的詩人有:胡利奧·德拉·維加、奧斯卡爾·阿爾法羅、阿爾西拉·卡爾多納·托裡科。

  50年代流行一時的以印第安人為題材的作品正在逐漸消退,而代之以追求世界潮流的風氣。代表作傢有:豪爾赫·蘇亞雷斯(1932~  )、費利克斯·羅斯皮格利奧西·涅托(1930~  )、埃爾溫·羅哈斯、赫蘇斯·烏爾薩加斯蒂、埃德加·阿維拉·埃查蘇、埃德蒙多·卡馬爾戈·費雷拉等。

  

參考書目

 Enrique Finot,Historia de la literatura boliviana. México,19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