Н.А.奧斯特洛夫斯基

  蘇聯俄羅斯作傢。生於工人傢庭。初級教會小學畢業後,做過雜工。1919年進發電廠充當司爐助手。同年烏克蘭解放,加入共青團,並參加紅軍奔赴前線。1920年因重傷復員,進鐵路工廠任助理電氣技師。1923至19224年擔任烏克蘭邊境地區共青團的領導工作。1924年加入共產黨。1927年由於病情惡化而全身癱瘓,雙目失明。他以驚人的毅力和頑強的精神,在病榻上創作瞭長篇小說《鋼鐵是怎樣煉成的》(1932~1935)。這部小說根據作傢的親身經歷,描寫十月革命以後直至社會主義工業化建設初年蘇聯無產階級在佈爾什維克黨領導下戰勝一切敵人和種種困難的偉大鬥爭,顯示青年在革命的烈火中鍛煉成長,歌頌他們在保衛蘇維埃政權和建設社會主義鬥爭中的英雄業績和獻身精神。書中主人公保爾·柯察金是蘇聯文學中最卓越的英雄形象之一,具有崇高的革命品德,為共產主義事業而奮不顧身地戰鬥和勞動。當他臥病不起的時候,仍然以堅韌不拔的意志堅持寫作,把整個生命和全部精力獻給人類最壯麗的事業──為人類的解放而鬥爭。這部作品早在1942年就由梅益翻譯成中文出版,保爾·柯察金的形象鼓舞瞭我國青年讀者。

  1934年奧斯特洛夫斯基加入蘇聯作傢協會。1935年,蘇聯政府為瞭表彰他的文學功績,授予他列寧勛章。從1934年起,他開始寫作反映國內戰爭時期無產階級為蘇維埃政權而鬥爭的長篇小說《暴風雨所誕生的》(三部曲中的第一部),1936年完成。同年12月22日病逝。除上述兩部小說外,他還發表瞭大量有戰鬥性的政論和演說。

《暴風雨所誕生的》插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