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散文傢。字可之,一作隱之。關東(郡縣不詳)人。生卒年不詳。宣宗大中九年(855)進士,官中書舍人,僖宗廣明元年(880),詔赴岐隴行在,遷職方郎中、上柱國,賜緋魚袋。

  孫樵曾被清人列入唐宋十大傢。他是晚唐堅持古文運動的一位代表作傢。自稱是韓愈古文的再傳弟子:“樵嘗得為文真訣於來無擇,來無擇得之於皇甫持正,皇甫持正得之於韓吏部退之。”他所謂“為文真訣”,是“儲思必深,摛辭必高,道人之所不道,到人之所不到,趨怪走奇,中病病歸正”(《與王霖秀才書》),確與皇甫湜的尚“奇”理論一脈相承。他的作品也實踐這一真訣,如《書何易於》、《書田將軍邊事》、《書褒城驛壁》、《梓潼移江記》、《興元新路記》等,大都反映瞭唐朝政治和社會現實,具有較深刻的思想意義,講究構思,註重詞采,風格奇崛。《讀開元雜報》一文,是關於我國最早的新聞報道的記載,其中並附有作者的政治評論。他還撰有史學著作《孫氏西齋錄》,書已不傳,僅存序略,尚可窺見其史學觀點。

  孫樵生前曾從自己的200多篇文章中精選出35篇,編為10卷,名《經緯集》,《新唐書·藝文志》著錄為3卷。今傳有《四部叢刊》本《唐孫樵集》10卷,系據明刊本影印;上海古籍出版社有影印宋蜀刻本《孫可之文集》10卷。事跡見新、舊《唐書》本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