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詩人。字見心,號金粟,晚號悔翁。蒲城(今屬陝西)人。19歲時童子試第一名。不久出遊晉、豫、蘇、浙各地,又歷經閩、粵等處,並四至京師。乾隆元年(1736)曾被舉博學鴻詞科,不肯應試。72歲時尚在北京蒲城會館撰書,終生未歸故鄉。

  屈複熟悉歷代興亡史實,自負有經世才略,曾說:“隨行一卷惟黃石,爛在腹中三十年。”(鄧之誠《清詩紀事初編》)屈複詩的風格渾勁樸真,悲涼鬱勃,現存五七言近體和古體2200多首。內容大多詠史記事,旅遊遊酬答,在不少作品裡表現瞭他的故國興亡感慨。如《過流曲川》記述順治六年(1649)吳三桂屠殺他傢鄉義兵十多萬人的史事:“井底蛙聲竟何在?十萬遊魂哭夜月。”滿地閑花“新落愁,至今河漢皆東流。”詩中對被害民眾表示悼念,對起義士兵作瞭贊頌。《六十生辰》中說:“石轉志莫移,電流空自訟。永懷劬勞思,此日能無痛?”顯示他的志節和對故鄉及親人的懷念。其他如《送故鄉親友下第旋裡》7首、《送陳宗五旋裡》10首等詩也都寫瞭不忘恢復的抱負和有傢難歸的心境。

  著作有《弱水集》22卷,《楚辭新註》8卷,《杜工部詩評》18卷,《唐詩成法》8卷,《玉溪生詩意》(又名《李義山詩箋註》)8卷,皆乾隆刊本,後曾被列為禁書。《玉溪生詩意》有揚州藝古堂刊本,上海會文堂石印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