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散文傢。字順甫,號鹿門。歸安(今浙江吳興)人。嘉靖十七年(1538)進士。歷任青陽、丹徒兩縣知縣,遷禮部主事,又轉任吏部稽勉司,曾受牽連而謫為廣平通判。後又屢遷廣西兵備僉事、河南副使。由於鎮壓廣西瑤民起義有功而升為大名兵備副使。終被忌者中傷,落職歸傢隱居50餘年而卒。

  茅坤反對前後七子“文必秦漢”的主張,提倡學習唐宋古文。他評選的《唐宋八大傢文鈔》在當時和後世有很大影響。此書選輯唐代韓愈、柳宗元,宋代歐陽修、蘇洵、蘇蘇軾、蘇轍、曾鞏、王安石八傢文章共164卷。每傢各為之引。總序中說:“世之操觚者往往謂文章與時相高下,而唐以後且薄不足為。噫!抑不知文特以道相盛衰,時非所論也。”所以茅坤選文目的在於宣揚八人文章中得“六經”之精髓者,對韓愈尤為推崇。他評述文章藝術形式也不出八股文筆法范圍。他評點註釋雖多有疏漏、錯誤之處,但此選本繁簡適中,可作為初學者之門徑,因此幾百年來盛行不衰。“唐宋八大傢”的名目也由此流行。

  茅坤的散文刻意模仿司馬遷、歐陽修。行文喜跌宕激射。但是,由於為文好摹擬,佳作不多。今存《白華樓藏稿》、《玉芝山房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