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族民間敘事長詩。廣泛流傳於青海省土族地區。作品有多種異文。韻文體、韻散相間體和散文體同時在民間流傳。故事梗概是:貧苦牧民拉仁佈,與牧主的妹妹且門索,常在一起放牧,並產生瞭愛情。他們上山採摘柏枝、白花,在山頂祈禱上蒼,保佑他們結成伉儷。且門索的哥嫂得知此事,愛富嫌貧,百般阻撓,並親手刺死拉仁佈。拉仁佈火葬時,焚燒三天三夜,屍體仍完好無損,且門索聞訊趕到,悲痛欲絕,撲向烈火,殉情而死。且門索的哥哥分置骨灰於河兩岸,兩岸長出兩棵長青樹,茂盛的枝葉在河上相交,且且門索的哥哥又放火焚樹,濃煙中飛出一對鴛鴦,啄瞎瞭哥哥的眼睛,而後比翼齊飛,在牧場上歌唱。

  散文體的故事情節更為曲折復雜。它集中地反映瞭土族青年男女反抗封建婚姻制度,爭取自由幸福生活的強烈願望。敘事長詩在土族群眾中已傢喻戶曉。長詩深沉悲壯,曲調優美,哀婉動人。通過反復詠唱和巧妙的比喻,刻畫瞭男女主人公豐富復雜的內心世界,為土族民間文學中不可多得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