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詞人。字伯可,號順庵。滑州(今河南滑縣)人。生卒年不詳。建炎年間,高宗駐維揚,康與之曾上《中興十策》,勸諫高宗“移蹕關中,號召兩河”,“選天下英才,日侍以講利病”。主張組織河北人民自相擇帥,團結抗金,加強對江淮漕運的管理等。他的建議雖未被採納,但在當時名聲甚著。後來秦檜當國,他趨附求進,為“秦十客”之一,被擢為臺郎。每當兩宮宴集,專寫應制的諛頌歌詞,從此聲名掃地。秦檜死後,他被除名,解送欽州,接著移至雷州,不久又解往新州牢城收管。

  康與之的詞多為記宮廷遊賞和以閨情為題的應制之作,如〔瑞鶴仙〕《上元應制》、〔漢宮春〕《慈寧殿元夕被旨作》等,竟把南宋的偏安說成是“喜皇都舊日風光,太平再見”,完全是對現實的粉飾。他有一部分懷古詞,如〔訴衷情令〕《長安懷古》、〔菩薩蠻令〕《金陵懷古》等,流露瞭一些時代喪亂、國傢敗亡的感慨。還有被貶嶺海後的作品,如〔醜奴兒令〕《自嶺表還臨安作》、〔滿江紅〕《杜鵑》等,表現瞭天涯羈旅、思鄉念舊的情懷。

  宋代人鄙夷他的為人,可是對其作品卻有過較高的評價。如黃昇《中興以來絕妙詞選》認為他的詞“篇篇精妙”,竟選入23首之多。詞人沈義父、張炎等都把他和柳永並稱為“康、柳”,說明他在藝術風格上與柳永詞有相近之處。清人陳廷焯的《白雨齋詞話》中也說:“其詞哀感頑艷,盡有佳者。”兩人都從音律的和協、句法的精美方面贊揚瞭他的成就。

  著有《順庵樂府》5卷,已佚。今人趙萬裡《校輯宋金元人詞》輯得30餘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