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河北承德避暑山莊外的喇嘛寺。建於清乾隆四十五年(1780),為六世班禪來承德的駐地。寺建在獅子溝北面山坡上,依南北中軸線佈置3組建築。前(南)部為城樓式大門、側門和1座大牌樓;中部是全寺主體,琉璃牌坊後為主要經堂佛殿,即大紅臺和東紅臺,東為班禪住所喜祥法喜殿,西為生歡喜心殿,後為萬法宗源殿;北部是八角琉璃塔和5座藏式白臺佛殿。

須彌福壽之廟

  須彌福壽之廟是漢藏建築藝術融合得最成熟的一組喇嘛寺。主體大紅臺周圍是一圈3層樓,中間天井正中建3層高閣妙高莊嚴殿,是西藏都綱式殿堂的擴大;妙高莊嚴殿中部貫通,圍繞3層回廊,也是都綱形制。其他幾組殿宇采用藏式寺院佈局,前部2層平頂回廊,後部2層坡頂樓閣。紅臺、樓閣外面砌高墻,上面裝飾藏式窗洞,有些是梯形假窗,有些在上面加漢式的琉璃垂花罩。最富有藝術特征的是鎦金銅瓦的屋頂,其中妙高莊嚴殿為重簷四角攢尖頂,上簷四脊上置8條金龍,作騰空飛躍狀,寶頂為一巨型喇嘛塔。大紅臺還采用曼荼羅式佈局,井字形構圖正中為妙高莊嚴殿大金頂,四隅為4座小護法神殿,突出瞭宗教涵義。全寺雖有中軸線,但並不絕對對稱,輪廓參差有致,又結合地形使用園林手法,增加瞭環境的山林氣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