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具體的事物,寓意某種特殊意義。在藝術創作中,作者通過描寫與主題有關聯的事物並予以間接的暗示,顯示出較之本身更為豐富的內涵。

  象徵作為一種創作表現手法,它貫穿於人類文化的全過程,經歷瞭原始、古典和現代三個主要的演變階段。原始形態的象徵是以簡單的比附形式被運用於文藝創作中,如用自然界中的木石象徵某種超自然的神靈。古典形態的象徵克服瞭原始象徵的粗糙性,經過藝術概括和提煉,突出瞭主體意識,加重瞭社會實踐的色彩,多以寓言形式表現現出來。如以狐貍象征奸狡,雄獅象征強大威武等。現代意義的象征是建立在主、客觀高度統一和主觀意識被空前強化的基礎上,為此作者往往通過對寓意對象的變形誇張,使之最大限度地顯示出主體意識。

  象征手法被運用到美術創作中也有著長久的歷史,但形成有廣泛影響的藝術思潮,首先出現於19世紀的法國美術界,代表畫傢有G.莫羅、P.皮維斯·德夏瓦納以及瑞士的A.勃克林等。這些被稱為象征主義的畫傢在創作手法上,常常把精謹寫實的藝術形象與超現實的、帶有某種神秘氛圍的環境結合起來。象征手法也是中國藝術傢在創作上廣泛采用的表現方法之一。商周時代青銅器的制造就具有濃厚的象征意義,三國兩晉南北朝時代山水畫的發展,也是作為“道”的映象而被賦予一定象征意義。文人畫出現和發展,象征手法更被廣泛地運用到各種題材的創作中,如梅、蘭、竹、菊已經成為象征志節情操的人品的傳統繪畫題材被反復表現著。它的象征意義不但為藝術傢們所推崇,而且為整個民族所認可、所熟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