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採集和發佈新聞為主要職能,以報刊、廣播電臺、電視臺為主要發稿對象的新聞機構。

  社會商品生產和交換的發展,加上政治、文化需要和技術條件,產生瞭近代新聞事業。首先出現報紙,然後又產生瞭通訊社。通訊社為報紙提供內容廣泛、時間性強、費用低廉的新聞。通訊社的出現,促進瞭報業的發展。

  世界上第1傢通訊社是法國人C.-L.哈瓦斯於1835年在巴黎創辦的哈瓦斯通訊社,當時以信鴿傳遞新聞。電報的發明、、使用,為通訊社的迅速發展提供瞭技術條件。1848~1851年,美國、德國、英國相繼成立通訊社。中國第一傢通訊社是1904年創辦於廣州的中興通訊社。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設有新華通訊社和中國新聞社。中國臺灣省有中央通訊社。

  通訊社分國內通訊社和國際通訊社。國內通訊社在國內采集和發佈新聞。國際通訊社在國際范圍內采集和發佈新聞。規模大的國際通訊社為世界性通訊社,它在世界大部分地區派駐記者,及時搜集和發佈世界上發生的重要新聞。中國的新華通訊社已躋身於國際性通訊社之列。其他的國際性通訊社有美聯社、路透社、法新社、合眾國際社、塔斯社等。

  通訊社有私營通訊社、國傢通訊社、公私合營通訊社、社會集團通訊社。私營通訊社由私人資本控制、經營。國傢通訊社由國傢控制、經營,為國傢的利益服務,它既是新聞發佈機構,又是政府的一個部門(或是政府的一個事業單位)。公私合營通訊社由國傢資本和私人資本共同控制、經營,是半官方的新聞機構。社會集團的通訊社由社會集團主辦,如教會辦的通訊社、政黨辦的通訊社,為某一教派或黨派服務。

  通訊社的業務是及時采集新聞(包括文字、圖像、音響)、資料及有關信息,向國內外用戶發稿。發稿分通稿、專稿兩大類。通稿發給廣大用戶、專稿發給部分用戶或個別用戶。通稿強調廣泛性,滿足廣大用戶的普遍需要;專稿要有針對性,滿足某個地區、某個行業、個別用戶的特殊需要。國際通訊社、世界性通訊社用國際通用的幾種文字發稿。有些通訊社還向廣播電臺發錄音新聞,向電視臺發錄像新聞。

  報刊、廣播電臺、電視臺直接同受眾見面,通訊社通過它們同受眾發生關系。在各種新聞機構中,通訊社的特點是發稿量大,報道內容廣泛,發稿迅速及時,發稿持續時間長。有些通訊社除發佈新聞外,也出版報紙、刊物,直接同讀者見面。

  通訊社的屬性和功能,同報紙、廣播、電視大體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