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現代油畫傢。滿族,1904年4月6日生於浙江省杭州市。1994年卒於北京。1918年考入浙江省甲種工業學校染織科。曾與同學沈西苓參加豐子愷、周天初等組織的西湖畫會。1923年畢業留校。任染織科美術教員和校屬紋工廠的技術管理員。1927年7月赴法國巴黎。經過一段半工半讀,進入裡昂中法大學,及裡昂國立美術專科學校,不久升入油畫班,其間掌握瞭紮實的油畫基本功。他非常勤奮,在學習油畫的同時,還到裝飾美術和染織圖案系、裡昂市立業餘絲織機械學校學習。1932年他以以油畫《D夫人像》第1名的成績畢業。其後以油畫《梳妝》參加裡昂市選送去巴黎深造的國傢獎學金考試,獲第1名。他是獲得這種獎學金的第1個中國留學生。1932年秋進入巴黎高等美術學校,在勞倫斯畫室學習。他在法國學習期間先後參加1932~1935年4次裡昂春季沙龍展,1934~1936年3次巴黎春季沙龍展和1935年秋季沙龍展。入選作品共12件,其中3次獲金質獎,2次獲銀質獎,2次獲榮譽獎。1935年在巴黎還舉行過個人油畫展。另外他還給國內的雜志撰寫瞭《德意志藝術》、《法蘭西藝術》、《法國沙龍簡史》、《法國近代裝飾藝術概論》等介紹外國美術的文章,同時還撰寫瞭《中國新藝術運動過去錯誤與今後發展》、《現代繪畫的題材問題》等文章,參加國內美術界的學術討論。1936年夏畢業,秋季歸國。任北平藝術專科學校西畫系主任、教授。抗日戰爭爆發後,學校南遷並與杭州藝術專科學校合並,他被任為3位負責校務的校務委員之一。1940年調往教育部所屬美術教育委員會任委員兼秘書。1940~1942年他先後在昆明、成都、重慶3次舉辦個人畫展。

  1942年9月,常書鴻出任敦煌藝術研究所籌備委員會副主任,他先在蘭州組起一個6人小組,經過艱難的籌備於1943年3月24日到達敦煌莫高窟。1944年1月敦煌藝術研究所成立,常書鴻被任命為所長。在十分艱難的工作和生活條件下,他與該所的十幾位同事,在荒涼的莫高窟進行清理、調整、臨摹、研究工作。抗戰勝利後,研究人員都相繼離開敦煌。他復從四川等地招請一批青年藝術傢到敦煌,組織一個新班子繼續作臨摹研究與保護工作。1948年8~9月在南京、上海舉辦瞭他們5年多工作成果的展覽。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他被任命為敦煌文物研究所所長。1950~1966年間,在他領導下,該所進一步開展瞭敦煌藝術的研究工作,同時還完成瞭洞窟的防護和修建工程。

  1958年,他在北京舉行個人油畫展。1959~1962年他兼任蘭州藝術學院院長。1961年當選甘肅省政協常委。同年在蘭州舉行個人油畫展。1962年當選甘肅省文聯主席、中國美術傢協會常務理事、美協甘肅省分會主席。1964年和1978年分別當選第3屆和第5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1982年任國傢文物局顧問,並當選第6、7屆全國政協委員。1983年被日本東京藝術大學聘為客座教授。後為敦煌研究院名譽院長。

《女孩像》

  常書鴻先後編撰有關敦煌藝術的畫冊和文章有《敦煌藝術特點》(1948)、《敦煌藝術源流與內容》(1951)、《敦煌藝術》(1951)、《敦煌唐代圖案選》、《敦煌壁畫》(1956)、《敦煌彩塑》(1957)、《敦煌飛天》(1980)、《敦煌莫高窟藝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