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商周時期重要遺址。位於北京市房山區琉璃河鄉。遺址東西長3.5公裡,南北寬1.5公裡。20世紀40年代發現。1962年進一步調查並試掘,1972年開始發掘。該遺址對研究燕國早期歷史具有重要意義。1988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古城址坐落在遺址中部的董傢林村,地下尚保留瞭北城牆和東西二面城牆北半部的大部分牆基。北城牆全長800餘米,東、西二面城牆保留的北段長300餘米,南城牆及東、西二面城牆的的南段,由於破壞嚴重,長度不明。城墻分為主墻和內、外護坡三部分,用黃土分段夯築,寬約10米左右,殘高1米多,夯層堅實,厚5厘米,面佈細密夯窩。在東、西、北三面城墻外,發現有寬深各2 米多的護城壕溝。城墻內側的“護坡”,被周初的墓葬以及屬於西周時期的灰坑、房址所打破,說明該城的修建年代,不應晚於西周初期。

  城東南部為墓葬區,城內及西部為居住區。墓葬最集中的地區,是在城東南部的黃土坡村,已發掘墓葬200餘座,車馬坑近30餘座。墓葬可分為大、中、小3種類型。中、小型墓為長方形土坑豎穴,四周一般有熟土二層臺,坑底置棺槨;大型墓墓室部分亦為長方形土坑豎穴,一般帶有2條墓道,個別的有4條墓道,坑底木槨保存較好。葬式多為仰身直肢,棺底大多有殉狗腰坑。此外還發現7座墓有殉人。

琉璃河遺址車馬坑

  墓葬中的隨葬器物,多放在二層臺上及頭前的棺槨間,小型墓以陶器為主,中型墓以青銅器為主,大型墓因被盜嚴重,青銅器不多見。陶器組合為鬲、枛、罐,不少青銅器上鑄“匽侯”銘文,其中一件堇鼎記述“匽侯”派堇到宗周向太保奉獻禮品的事。伯矩鬲通體飾滿浮雕,造型別致,鑄造精細。其他有玉石器、瑪瑙器、骨角器以及原始青瓷器、漆器、蚌器、貨貝等。附葬的車馬坑,最少的為2匹馬、1輛車,最多為42匹馬、10餘輛車。有的是將馬殺死後與整輛車埋入坑內,有的是將車拆散後埋入坑內。坑內出有眾多的銅質車馬器。

  城內及西部居住區發現有房屋、窖穴、灰坑、水井等遺跡。出土的遺物主要有石、陶、銅、玉、骨、蚌等制作的生產工具、生活用具、兵器、裝飾品和卜骨等。

  該遺址現由琉璃河遺址博物館籌備處設專人保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