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皇傢園林。位於河北省承德市武烈河西岸,面積564萬平方米,史稱熱河行宮,俗稱承德離宮。始建於康熙四十二年(1703),建成於乾隆五十七年(1792),是中國現存最大的皇傢園林。1961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2年又公佈為全國重點風景名勝區。

  清初,在現河北省北部圍場縣辟禦用圍場,定“木蘭秋獮”之制。避暑山莊則是由京師至圍場400公裡沿途興建20座行宮中最宏大者,是清帝處理朝政、舉行行慶典和居住休息之處。

  避暑山莊分宮殿區和苑景區二部分。苑景區又分為湖區、平原區和山區,各因巖壑天然之妙,或依山為齋,或引水在亭,總建築達120餘組、10萬平方米之多。其中有著名的康熙、乾隆二帝親題匾額並以詩詠之的七十二景。

  宮殿區系山莊中最大之建築群體,並且絕大部分都按清代小式木構建築的規格建成,由正宮、松鶴齋、萬壑松風和東宮4組建築群組成。

  正宮位於避暑山莊正門麗正門內,總面積2.4萬平方米,起始於麗正門,終止於岫雲門,嚴謹的中軸線對稱平面佈局,院落九進,分前朝後寢二部分。前朝的主體建築為“澹泊敬誠”殿,其功能同於北京故宮太和殿。該殿梁柱、隔扇及板壁均用楠木制成,俗稱楠木殿,面闊九間,周圍廊,卷棚歇山佈瓦頂,殿內與廊內地面均為天然大理石鋪墁。明間內置紫檀須彌座地坪,上置紫檀屏風、羽扇、香薰和寶座。東西次梢間北墻安楠木書格,原為存放“古今圖書集成”之處。該殿不施彩繪,內外裝修均以楠木雕刻蝠壽圖案燙蠟。其後為“四知書屋”,為面闊五間前後廊卷棚歇山佈瓦頂,系清帝接見近臣及上朝前後休息之地。1780年乾隆皇帝曾在此接見過六世班禪額爾德尼。

  後寢部分為清帝起居之處,主體建築為“煙波致爽”,因其西暖閣為清帝之寢室,又稱“寢宮”,為康熙詩詠三十六景的第一景,為前後廊卷棚歇山佈瓦式。1820年和1861年嘉慶和咸豐兩代皇帝均病歿於西暖閣。喪權辱國的“北京條約”即是由咸豐皇帝在此簽批。

  其後為“雲山勝地”樓,系康熙詩詠三十六景的第七景,面闊五間二層單簷卷棚歇山佈瓦式。室外以假山為梯,拾級至二樓,樓上原為後妃祭月拜佛、觀賞苑景之地。

  萬壑松風位於正宮的東北,為一組據崗臨湖、平面佈局靈活且以多變的遊廊聯接6個單體建築的建築群體。除主殿萬壑松風外,均為卷棚硬山佈瓦式。萬壑松風為面闊五間周圍廊卷棚歇山殿,系康熙詩詠三十六景的第六景,原為康熙皇帝理朝的便殿。又因康熙曾在此教誨和恩育過幼年的乾隆,乾隆遂把此殿題名曰“紀恩堂”。

  松鶴齋位於正宮東側,系乾隆為其母後居住所建,建於乾隆十四年(1749)。為八進院落,佈局略似正宮,而規模略小。分前後兩部分,前部主體建築:前殿松鶴齋為皇太後居所。繼德堂落成於乾隆五十七年(1792),是山莊最後建成的一處殿座。嘉慶初年曾為其寢宮,後改名為綏成殿,曾供奉已故清帝的畫像。後部主殿樂壽堂,後改名悅性居,最後是暢遠樓。

  東宮位於松鶴齋東側的德匯門內。其前部主體建築“清音閣”為清代四大戲樓之一,包括面闊進深各三間單簷三層卷棚歇山式戲樓,二層五間聽戲樓“福壽園”及兩側聽戲樓廊。後部為“勤政殿”和卷阿勝境殿,占地面積1.8萬平方米,1945年11月全部毀於火災,現基址保護完好。

  湖區面積水面約30萬平方米,以洲、島、橋、堤分隔為上湖、下湖、銀湖、鏡湖、內湖、長湖、如意湖、澄湖8個大小湖面,構成江南水鄉名園的意境。

  湖區建築分三部分:東部原有水心榭、清舒山館、文園獅子林、戒得堂、匯萬總春之廟、金山等。現僅存水心榭和金山二組。其餘僅存遺址。金山一組四面環水,島上疊石負土,建築依地勢錯落有致。門殿設在島的西側碼頭之上,乘舟可登,有半月形環抱之爬山廊與各殿亭相連。其後為面闊五間卷棚歇山式大殿“鏡水雲嶺”。山頂之平臺上建有五間周圍廊卷棚歇山式大殿“天宇咸暢”,均系康熙三十六景之一。其後為三層亭式建築“上帝閣”,俗稱金山亭。島北臨水建“芳洲亭”與環廊相連。全組建築系仿鎮江金山形式。

  中部建築集中在月色江聲、如意洲、環碧和青蓮島上。大多保存完好。

  月色江聲為該島之總稱,三進院落依次為門殿、靜寄山房、瑩心堂、湖山罨畫、峽琴軒、冷香亭及回廊。此組建築原為清帝讀書、休息和垂釣之處。

  環碧則是仿杭州蘇堤而建的芝徑雲堤旁一組島上之園。以其圓形草亭“采菱渡”及多變之廊墻而獨具特色。

  如意洲則因其形似如意而得名,原為康熙初建山莊時理朝和居住的地方。島上建築甚多。無暑清涼為其門殿,而後是“延薰山館”,其東為曲尺形二層卷棚單簷樓“一片雲”,樓前建有單簷歇山敞廳式小戲臺“浮片玉”。其軸線後部為面闊七間抱廈五間的主殿、水芳巖秀”,又名樂壽堂,系康熙三十六景之一。島之西北建一小園,地勢低窪,泉水湧出匯為小池,池前臨水建敞軒三間,名“滄浪嶼”。面池疊以山石,虎皮石墻圍之,且建有月門、亭門、垂花門。島之東建一寺院“法林寺”,主殿般若相。島之南臨水建一方亭,名觀蓮所。其北有殿三間前出抱廈,名金蓮映日。

  如意洲之北“青蓮島”,舊稱“千林島”。乾隆四十六年 (1781) 在島上仿浙江嘉興南湖煙雨樓之意境建一面闊五間卷棚歇山周圍廊單簷重層樓,乾隆親題匾額“煙雨樓”。樓之左右建有“青楊書屋”、“對山齋”、“翼亭”和門殿等。

  湖區西部建築大部無存,現保護完好的有“芳園居”、“如意湖亭”和新恢復的西湖、“雙湖夾鏡”、“長虹飲練”二座牌樓及石橋以及臨湖的“芳渚臨流”重簷方亭。

  平原區以萬樹園為中心,占地60萬平方米,建築規模和數量遠不及宮殿區和湖區,原建有幾十架蒙古包,反映出避暑山莊在清代聯誼少數民族的獨特風格。這裡曾經是乾隆皇帝接見六世班禪等少數民族首領及英國第一任特使馬戈爾尼等許多外國使節的重要活動場所。

  平原區除蒙古包外,現存建築主要集中在南側,自西而東依次為仿寧波范氏“天一閣”而建的清代皇傢四庫全書藏書樓“文津閣”,湖北岸的“水流雲在”、“濠濮澗想”、“鶯囀喬木”、“甫田叢樾”四亭,“萍香沜”、“春好軒”和永佑寺塔。

  山區則為山莊西北一片峰巒之地,面積占全園五分之四,建有象征萬裡長城的北部宮墻。康、乾盛世時的40餘組依山就勢而建的山中之園基本無存。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國傢對避暑山莊的保護極為重視,每年撥款進行維修。1976年,國務院批準瞭避暑山莊、外八廟第一個十年(1976~1985)整修規劃,撥專款2148萬元、木材1萬立方米,拆除瞭大批新建築,遷出瞭部分非文物管理單位,整修瞭2.6萬餘平方米的古建築。1986年又開始執行第二個十年整修規劃。1975年經河北省人民政府批準,成立瞭承德市文物局為避暑山莊、外八廟的專門保護和管理機構。

避暑山莊平面圖